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1 . 我国政府提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量)的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燃煤取暖B.焚烧垃圾
C.过度放牧D.植树造林
2 . 洗洁精是被广泛应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某生物学科探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某品牌洗洁精废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进而推测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小组成员将若干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放在水中浸泡1天,把浸泡后的种子放于已编号的铺有1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3个为一个处理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每个培养皿中平铺50粒小麦种子。每天向甲组和乙组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等量的稀释120倍的洗洁精稀释液和清水(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第4天记录数据,统计平均发芽率后绘制如图所示的柱状图。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乙组滴加清水是为了设置______实验,“以稀释液和清水不浸没种子为准”的原因是种子在萌发时需要______
(2)统计实验结果时,取每一个处理组内三个培养皿中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乙组中少部分的种子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小妙招______
2024-01-1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所示,图甲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生物圈内的生物,序号①~③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全球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表示植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
(2)图甲的生理过程中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有_____(填序号)。
(3)由图甲可知,碳元素是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序号)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的。
(4)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增加了_______的排放。
(5)由图乙可以看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______(填“增长”或“下降”),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开发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节能减排。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2024-01-03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为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可采取垃圾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加入相应微生物可加快分解速度
B.以纸质代替塑料包装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易被分解者分解
C.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D.为促进光合作用进行,可焚烧垃圾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5 . 20世纪初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的水葫芦,如今正在疯狂肆虐我国南方的江河湖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国家为此每年至少投入上亿元巨资进行打捞和销毁。那么在这种情况中,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B.外来物种入侵C.自然灾害D.栖息地破坏
2024-01-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把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他们认真调查了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下面是他们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其感想和建议,请你给以解答:
(1)播种后覆盖薄膜,缩短了种子发芽的天数。这主要因为薄膜内温度较高,___增强。
(2)在调查中发现,稻田中的蛙的数量比上次调查时明显减少,经了解,蛙的数量大量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___
(3)到了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稻田里焚烧稻杆,其主要危害是___。焚烧后剩余的物质是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___
2023-12-2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酸雨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形成的 pH小于5.6的降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两个实验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均为数量相同的黄豆种子,用白醋配制 pH 小于5.6的溶液模拟“酸雨”)
   
(1)该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确定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都用 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将两组都置于温暖的室内等相同的条件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组萌发的种子明显少于乙组萌发的种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对减少酸雨改善环境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21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小德听爷爷说,家的周边原来有一条小河,以前经常看到清澈的河水里有小鱼、小虾,可是近几年河水逐渐变得浑浊有异味,再也看不到鱼和虾了。小德认为,污染的河水可能对小鱼的生活有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探究。
①准备两只相同的鱼缸,编成甲、乙两组,甲缸中放入清水,乙缸中放入等量的________,两只鱼缸中各放入10条大小差不多的同种小鱼,把两只鱼缸放在同一环境中,用同一方法饲养,观察小鱼的生长情况,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保正变量的________
②经过10多天后,甲组小鱼抢食、长大、游动正常:乙组小鱼不食、变小、翻白肚。由此小强得出结论:________
(2)小德家乡近年来,秉承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又重现爷爷小时候的美景,规划的更加的整洁漂亮,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善/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说明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是________
(3)近年来,村里引进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科技工作者将外源基因杀虫毒素基因,转入普通棉花中,使得普通棉花产生杀虫毒素,因此不需要喷施杀虫剂就能有效抗虫。这种生物技术是,同时也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
(4)留住绿水青山使我们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你有什么好办法________(列举一项即可)
9 . 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能量与去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无纸化办公B.秸秆焚烧C.节约粮食D.绿色出行
2023-12-06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会考模拟题(一)
10 . 为了保护陷入濒危的巨蟒,国家将其列入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作为一个物种,巨蟒灭绝后还可挽回
B.巨蟒与扬子鳄相似,在水中产卵
C.再也不能开发和利用巨蟒资源
D.巨蟒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2023-11-1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