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33 道试题
1 .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让小车A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在水平面上将物体B推出一段距离。

(1)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测量,我们通过______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
(2)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它的______转化为动能,碰上物体B后,小车的部分动能转移给了物体B,这个能量的转化转移过程机械能总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车在水平面上推动物体B前进时受到4个力:①重力、②摩擦力、③物体B对小车的压力、④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其中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填序号)。拿走物体B,如果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它受的力全部消失,小车将______
昨日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综合检测卷)
2 . 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①与扇形纸片的半径有关;②与纸锥的锥角有关。于是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时,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下落高度h/m扇形纸片半径r/cm纸锥锥角α下落时间t/s
11.91081.92.20
21.91071.11.84
31.9581.92.20
(1)图乙中纸锥下落前的两种初始位置摆放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A/B);
(2)比较_________两个纸锥,发现纸锥下落的快慢与扇形纸片的半径_________(有关/无关);
(3)如果同学们按照既定的方案继续用如图丙的4、5号纸锥进行实验,4号纸锥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根据以上实验可知_________号纸锥下落得快,纸锥下落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小明想继续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应选用锥角_________(较大/较小)的纸锥从相对_________(较高/较低)的高度下落更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昨日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综合检测卷)
3 .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

(1)除了图1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
(2)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目的是______
(3)用加热时间来表示______
(4)沿海地区有一种现象与物质吸热能力有关: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2所示风向时,通常______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提优检测卷)
4 . 小梦国庆假期到游乐场体验了惊险刺激的“过山车”游乐项目,满载游客的“过山车”从轨道的最高端飞驰而下,到达大回环的顶端,再疾驰而下。体验了“过山车”的惊险刺激后,小梦猜想:“过山车起始端的高度只要等于大回环高度就可以翻越大回环”。

(1)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过山车通过大回环的过程,探究小球通过大回环与释放高度的关系。大回环的高度为h1=10cm,用小钢球从斜面轨道上模拟过山车,要研究小球通过大回环与释放高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斜面坡度、摩擦及_________相同;
(2)实验时,小梦让小球分别从斜面_________由静止开始释放,注意观察小球通过大回环的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由实验数据可知,小梦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__

实验次数

钢球释放高度h2/cm

大回环高度h1/cm

通过大回环情况

1

10

10

不能通过

2

14

10

不能通过

3

18

10

不能通过

4

22

10

通过

5

26

10

通过

(3)小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当小球释放高度h2≥22cm时,小球可以通过大回环。小梦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
(4)经过探究可知,小钢球释放高度等于大回环高度时,小钢球并不能通过大回环,释放高度要超出大回环高度一定值后方可翻越大回环。满载游客的“过山车”要从足够高的轨道最高端飞驰而下才能翻越大回环到达终点。请你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提优检测卷)
5 . 如题图甲所示,小明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实验中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描绘出如题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题图甲所示,此时水温为______℃。由实验数据可得,水沸腾时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如题图丙所示,小明用原来的电加热器加热另一烧杯中的酒精,两次实验中水和酒精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利用温度计测量酒精的温度并描绘出如题图丁所示酒精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酒精在第的内能______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实验过程中,用电加热器烧开水时,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4)小明想比较出实验所用水和酒精的质量,通过查阅教材“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知道,结合实验的数据可推理出,两次实验中水和酒精的质量关系为:______(选填“﹥”“=”或“﹤”);
(5)若小明想计算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水未沸腾),水温将上升多少℃,除了要知道水的比热容,还需获知的数据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基础检测卷)
6 . 小闽通过如图的实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的问题:

(1)实验1:将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图甲),观察到木块被撞出了一段距离;
(2)实验2:将小球从斜面中间自由滚下(图乙),观察到木块被撞出的距离比实验1的距离_____(选填“短”“长”或“相等”),由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
(3)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__
(4)若将小球从一光滑斜槽轨道(OABO点自由滚下(图丙),依次经过 AB两点到达C点(忽略空气阻力),设 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为EAEB,则EA_____EB(选填“>”“=”或“<”),当小球从B点做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假设小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_____(选填以下选项)。
A.沿a轨迹运动
B.沿b轨迹运动
C.沿c轨迹运动
D.保持静止
7日内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基础检测卷)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

(1)杠杆放在支架上后,在图1甲所示位置静止,这时的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他将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
(2)图1乙中,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A处挂两个钩码,则在B处需挂______个钩码时,杠杆才能继续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每次都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直接测量______;经过多次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为______
(3)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将图1丙中的弹簧测力计由竖直位置缓慢向右转动至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示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保持阻力F2及阻力臂l2不变,多次改变动力F1与动力臂l1,收集数据并在坐标系中绘制出动力F1与动力臂l1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分析可知:当F______N时,l1=30cm;
(5)如图3甲所示,粗细不均匀的胡萝卜在水平位置平衡。将胡萝卜沿虚线位置分割成两部分,如图3乙所示,P点为胡萝卜左边部分重心位置,Q点为胡萝卜右边部分重心位置,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左边部分胡萝卜所受的重力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边部分胡萝卜所受的重力。
7日内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检测卷)
8 . 杆秤(图甲)是我国古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杆秤是根据 ___________ 原理制成的。现有同学们动手制作量程为0~20g的杆秤(图乙)。

【制作步骤】
①做秤杆:选取一根筷子,A处固定悬挂上秤盘, B处系了一根细绳作为提纽;
②标零线:将5克的砝码挂到提纽的右边作为秤砣,手提提纽,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0”刻度;
③定刻度:……
【交流评价】
(1)图甲中,杆秤有两个提纽,使用提纽 _______ (选填“1”或“2”)时的量程更大;
(2)步骤②标零线时秤杆出现左低右高现象,秤砣应往_______侧移动,使杆秤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悬挂的秤盘质量不同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0”刻度的位置;
(3)定刻度时,小科和小思采用不同的方法:
小科:先在秤盘上放1g 的物体,移动秤砣,使杆秤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1;然后在秤盘上放2g 的物体……按上述方法直至标出所有刻度;
小思:在秤盘上放20g 砝码,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20,0和20之间分为20等份,依次标上相应刻度;
你认为 ________的方法更合理,原因是:________
(4)若秤砣上粘上了一块橡皮泥,那么使用该杆秤,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7日内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提优检测卷)
9 . 杆秤是我国最古老也是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的衡量工具,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出来的,以方便人们买卖,映射出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制作了一把杆秤。

(1)将杠杆的中点悬挂,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使杠杆在水平平衡,小明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___________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悬挂同质量的钩码并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动力/N动力臂/cm阻力/N阻力臂/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①分析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②小明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如图乙,小明在杠杆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将弹簧测力计沿D竖直向下拉,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N;然后沿C斜向下拉,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每个钩码重均为0.5N,杠杆每格刻度均匀且杠杆重不计);
(4)实验结束后,小明制作了如图丙所示的杆秤,经测试发现能测的物体的最大质量太小。下列操作能使杆秤所测最大质量变大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将a点向左移
B.将b点向左移
C.将ab点都向右移动等长距离
D.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
7日内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基础检测卷)
10 . 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用“模拟打桩”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1<m3,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请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___________两次实验,分析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的高度的关系,m1m2的大小应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比较ac两次实验可知:当___________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重力势能就越大;
(3)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2024-05-18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第12章 机械能和内能(基础检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