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并且______
(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汽需要______热量。
2022-01-12更新 | 263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2 .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______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由__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液化形成的。
2021-11-1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3 .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______(选填“上升”或“下沉”)。
4 . 小伟正在做物态变化的两个相关实验,请完成下列相关的填空。

(1)第一个实验在图甲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第一个实验中,小伟将此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同时每隔1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最终得出温度计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对于ABC三个时刻,图像中的哪一时刻表示冰完全熔化?______。温度计内的液体在哪个时刻的体积最大?______(两空均选填“A”、“B”或“C”)。在D时刻这杯水的温度是______℃。
(3)第二个实验,小伟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不锈钢杯中,干冰在常温下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
(4)第二个实验中,小伟发现干冰放入一段时间后,原本干燥的不锈钢杯的外侧出现了一层霜,霜的形成过程中没有看到有液体出现,如图丙。则霜是由______在杯外侧遇冷放热,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2020-12-27更新 | 39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模拟题
5 . 下列是物理中的相关实验,请补充完整。

(1)如图甲所示的课本实验,当收音机播放音乐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节奏在晃动,这主要说明______;把纸屑放在喇叭上,当喇叭播放音乐时,纸屑会随着音乐而跳动,这说明______
(2)如图乙实验中向外抽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可以推理得出______
(3)图丙是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有 A、B 两种加热方式:A.酒精灯直接加热;B.放在开水中加热,应使用______(填序号)种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为______态;(碘的熔点为 113℃)
(4)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AB 区域),这种现象叫______,用温度计分别在不同色光区域测温,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选填“A”或“B”,下同)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电视遥控器是利用了______外侧的光。
2020-10-13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 50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_____℃;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
(4)小王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_____(已知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
7 . 小明和小华在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800℃.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 你会看到瓶内出现_____,图乙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你认为图__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熔化过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020-03-06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五十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8 . (1)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2)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______热量。
2018-01-1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南京栖霞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
9 .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中:

(1)如甲图所示,下部有少量的碘颗粒,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_________ ,而碘颗粒将 _______ .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滴入适量冷水,你会看到碘锤内的减少,而碘锤的 _______ (选填“上部”“下部”或“整个玻璃壁”)出现大量碘颗粒,此现象说明碘,凝华 ______ 热.
(2)细心的小华却发现小明的实验中出现了液态碘,他猜想:固态碘很可能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难以说明碘升华了,他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沸点是100℃.为了验证碘确实升华了,他改进了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如图乙所示,果然只看到了固态碘和气态碘之间的变化,没有液态碘的出现,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2017-10-2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云中、和中、孔中、晶中四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题
10 .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形成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______(选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