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并且______
(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汽需要______热量。
2022-01-12更新 | 263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上海沪教版) 第五章 热与能 5.4物态变化(重难点练)(练习)
2 . 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A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而B同学则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支试管都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600℃,请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继续上升;
(2)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 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
(3)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你判断碘是升华而不是熔化依据的现象是 ______
(4)分析A、B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法,哪一个更合理?答:______。(填“A”或“B”)
3 . 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同学们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对“碘锤”进行加热(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你认为选择______(甲/乙)方案更为科学合理,选用该方案主要是为了______(受热均匀/控制温度),确保碘不会受热______(物态变化)。
4 . 利用易拉罐做以下儿个小实验,
(1)如图1,向空易拉罐中插入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可以看到油柱______,这是利用气体的______制作简易温度计;


(2)如图2,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可以看到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


(3)如图3,将易拉罐底部开一圆孔倒出饮料,放入滴有酒精的小块脱脂棉花,轻轻晃动易拉罐,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按动按钮,观察到罐子飞出去了,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______冲程能量转化方式一致。

2021-06-19更新 | 1172次组卷 | 7卷引用: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专题13 内能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5 . 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浴法加热研究碘的升华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两个实验。

(1)碘升华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碘均匀受热,还可以避免固态碘熔化成液态碘,原因是______(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2)探究的冰熔化实验中水浴法除了是为了让冰受热均匀,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______(选填“较快”或“较慢”),便于及时记录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计数如图乙,示数是______
(4)在不改变装置情况下,小明将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大致绘制出了图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关系图,他在DE阶段在小试管中______看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选填“能”或“不能”)
2021-03-10更新 | 56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6 .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______(选填“上升”或“下沉”)。
7 . 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__________min。
(2)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021-06-24更新 | 78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8 . 小伟正在做物态变化的两个相关实验,请完成下列相关的填空。

(1)第一个实验在图甲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第一个实验中,小伟将此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同时每隔1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最终得出温度计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对于ABC三个时刻,图像中的哪一时刻表示冰完全熔化?______。温度计内的液体在哪个时刻的体积最大?______(两空均选填“A”、“B”或“C”)。在D时刻这杯水的温度是______℃。
(3)第二个实验,小伟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不锈钢杯中,干冰在常温下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
(4)第二个实验中,小伟发现干冰放入一段时间后,原本干燥的不锈钢杯的外侧出现了一层霜,霜的形成过程中没有看到有液体出现,如图丙。则霜是由______在杯外侧遇冷放热,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2020-12-27更新 | 39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阳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9 . 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_____℃;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
(4)小王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_____(已知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
10 . 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过程,需要_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__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_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_____形成的。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对原因分析合理的是_____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2018-10-10更新 | 133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精选考点专练(知识清单+基础+拔高) 专题04 物态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