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控制变量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9 道试题
1 .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有机玻璃盒内装有电阻丝、水和电子温度计,盒外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包裹。
(1)采用优质保温材料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______的散失;
(2)保持水的质量和电流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丝R,记录水温变化ΔT和通电时间t的数据,整理部分数据并绘制图像如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
(3)保持水的质量、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大小,相关数据整理如下表;
电流I/A0.20.30.40.50.6
升高的温度ΔT/℃0.40.9______2.53.6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将表中所缺的数据补上。
2 .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猜想: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v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斜面的倾角θ、斜面的材料这三个因素有关。于是他们选择以下器材进行探究: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长方体木块质量为200g、一个100g的砝码(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安有光电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的实验操作是让木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测得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斜面越长越好
B.斜面越宽越好
C.木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
D.木块每次都从斜面上相同的位置下滑
(2)在本实验中,光电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木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光被挡住,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这样就可以根据遮光片的宽度与运动时间计算出此时木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1.2cm,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0.005s,则此次测得的木块速度为 ______m/s;
(3)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

实验序号

θ

斜面

m/g

v/(cm/s)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30°

A

200

358

6

40°

A

200

438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前面猜想的三个因素中的______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可得出v______有关;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可得出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是:当斜面材料相同时,______
2022-06-27更新 | 144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物理试题
21-22八年级·全国·假期作业
3 . 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蒸发的快慢与______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
2022-06-24更新 | 568次组卷 | 3卷引用:【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八年级物理暑假精品课(苏科版) 第6讲 汽化和液化
4 . 据《天工开物》记载,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弓的基础上,又研发了能从容瞄准目标击发的弩,如图甲所示。实践小组的同学们模拟弩的结构,把一根稍许绷紧的橡皮筋两端固定在卫生纸卷芯开口处两边,在纸卷芯内安装带凹槽的固定装置,制作了发射器,并用吸管代替弩箭,如图乙所示。利用这个自制发射器,同学们探究吸管飞行的距离与发射角度的关系。

(1)同学们在吸管上每隔1cm标注记号,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请你帮助小组同学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
(3)结合弩的材料、结构特征,请你猜想吸管飞行的距离还跟自制发射器的什么因素有关?( )
5 .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1

2

3

4

5

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7

8

9

10

11

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F2的差值,分别为20.0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2022-06-17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精品课(上海沪教版) 第11讲 液体压强动态分析专题
6 . 小华班的同学们分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物体升高温度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如图所示是他们的实验装置。

(1)各小组分别安装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加入_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
(2)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这一操作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下表所示,是其中的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组别物质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
小华组20020304'30''
煤油20020404'30''
小明组20020303'50''
煤油20020403'50''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物体升高温度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小华和小明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小华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一些,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022-06-17更新 | 713次组卷 | 4卷引用: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某班级三个小组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以下现象:
A.一块橡皮比半块橡皮的质量大
B.同样大小的树脂镜片比玻璃镜片质量小
C.铁盆比塑料盆的质量大
D.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质量不同
(1)根据上述现象中的_______,第一小组提出了猜想: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第二小组提出的猜想是: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若要验证乙小组的猜想,则应选择下列材料中的_______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a.10厘米3的铜块  b.10厘米3的铝块  c.10厘米3的铁块;
d.20厘米3的铝块  e.30厘米3的铝块
(3)听了一、二小组的汇报,第三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分别选用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表一:甲液体表二:乙液体表三:丙液体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1018410107108
220365202082016
330546303093024
①根据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或7、8和9)的质量及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_______
②根据实验序号_______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③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可得,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可得,_______
2022-06-12更新 | 43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泸定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8 . 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弱与物体的___________有关。额温枪可通过吸收被测人体的红外辐射,从而获取被测物体的温度数值。小董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对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都不相同,体温的测量值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董提出如下猜想:
①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有关;
②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量的距离有关。
(1)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应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___________相同。小董对四位同学的额头与手腕分别进行了测量,数据记录如表:
部位t/°Ct/°Ct/°Ct/°C
额头36.637.036.836.8
手腕36.436.436.236.3
实验数据表明,小董的猜想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小董对一名同学的额头进行了多次测量,实验数据如表:
间距(cm)12345615202530
温度(°C)36.636.636.636.636.636.035.735.134.734.1
分析表格里的数据可知,所测体温值与测温距离的关系为:在测量部位相同时,随着测温距离的增大,所测的体温值___________;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___________cm以内;
(3)小明进一步探究,找到了如图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被测物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凸透镜___________(会聚/发散)于图中红外探测器中心位置,经电子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器处理后,温度值由温度显示器显示出来。由此可知,温度测量值与是否正对测量物体___________(有关/无关)。
2022-06-10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中考第六次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
9 .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用相同的器材(如图1 所示)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煤油,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

(1)要完成该实验,除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
(2)实验中,他观察到的现象如图2所示,分析比较(a)与(b)中加热时间、温度计示数及相关条件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它们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为了进一步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它们升高的温度ΔT随加热时间t变化图像(如图3),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ΔT=kt。用m表示水和食用油的质量,c1c2分别表示食用油和水的比热容,则两条直线k 的比值kk食用油等于___________
2022-06-07更新 | 7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10 . 图甲是压强计,使用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始终不变,则说明压强计______(漏气/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检查完好的压强计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实验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______(变大/不变/减小);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2022-05-19更新 | 9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5月第二次质量反馈(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