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根据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病毒,可以说是我们所知无命的东西中最复杂的,或者说是有生命的东西中最简单的。到底怎么说好,要看你如何定“生命”一词。病毒的构成,是DNA分子或者近亲RNA,被包围在由蛋白质构成的壳内。这外壳能骗过细胞,让它以为病毒是有资格进入其内部的。一旦进入细胞内部的作业域,病毒就脱掉外壳,欺骗细胞的化学固定运作方式,制造更多的病毒。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细胞提的资源用尽为止,这时产生的病毒就会变本加      )地移动到外面去侵略其他细胞。

病毒的生存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会如此       。因细胞侵入而引发的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来治愈。许多抗生素的工作原理,是将抗生素本身附着于制作细胞外壁所必 )的分子上,因而可以防止新的细胞壁被复制出来。但病毒是没有细胞壁的,任何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药物, 也会杀死附近健康的细胞。所以使用抗生素要 zūn)从医生的,不能私自滥用。事实上,我们目前对抗病毒最有效的防 ),是能够启动人体免疫系统的疫苗。

1.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提(gōng)     方(chù)B.提(gòng)     方(chǔ)
C.提(gōng)     方(chǔ)D.提(gòng)     方(chù)
2.根据括号中的拼音写出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变本加历       必需       尊从       防御B.变本加厉       必需       遵从       防御
C.变本加历       必须       遵从       防御D.变本加厉       必需       尊从       防预
3.根据文意,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横线上(     
A.雪上加霜B.进退维谷C.命途多舛D.举步维艰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生”的第四笔是竖。B.“义”的第三笔是点。
C.“区”的第二笔是撇。D.“方”的第三笔是横折
2024-03-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十二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突破4000万,疫情仍在多国肆虐蔓延。与此同时,鼓励病毒在人群中自然传播的所谓“群体免疫”论调却在一些国家再次抬头,比如,美国疫情下一步就有一种简化版群体免疫的打算。但无论从科学依据、伦理道德还是从历史经验来看,“群体免疫”这种消极抗疫的做法都无异于掩耳盗铃,其本质是罔顾生命,既不科学,更不道德。

②群体免疫是一种用于疫苗接种的概念,即人群中通过接种疫苗、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的群体所占比例达到阈值,就可以使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必须强调的是,群体免疫是通过保护人们不受病毒感染,而不是让他们暴露于病毒中来实现的。显然,消极抗疫的“群体免疫”不科学。

③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在人类公共卫生史上,所谓“群体免疫”从未被用作应对疫情暴发的一种策略,更不要说大流行病了,通过所谓“群体免疫”抗击疫情,无论从科学和伦理上来讲都有问题。


【材料二】

①新华社记者檀易晓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10月19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4000万例,美国的确诊病例位居世界首位。

②近期,美国部分地区确诊病例增幅也创下新纪录,疫情形势在前段时间相对缓和后,再次变得严峻。过去一周,美国平均日增确诊病例超5万例,并且在持续增加。

③美国流行病学专家表示,随着天气转冷及流感季到来,美国多地已迎来秋冬季的病例“激增潮”。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近日表示,美国疫情状况严峻。小型聚会正成为全美范围新冠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感恩节即将到来,在家庭环境中继续遵循相关防控措施、保持高度警惕极为重要。而随着天气转冷,将有更多室外活动改为室内活动,这将增加病毒传播风险。另外流感季与新冠疫情叠加也会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难度。流感与新冠症状接近,二者同时在社区传播时很难区分,医疗机构将面临巨大压力。除此以外,近来还有多项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药物研发试验宣布暂停。专家指出,临床试验出现暂停是在预料之中,尤其是大规模试验过程中就算出现数次暂停也不足为怪,但这也这正提醒人们,美国有些人试图按政治“时间表”来完成疫苗研发是很荒谬的。


【材料三】

海外新冠疫情数据统计图

1.阅读【材料一】,这是一则新华社发表的国际时评新闻,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准确的标题。
标题: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根据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美国疫情状况严峻的原因有哪些?
2023-02-0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垃圾焚烧技术》,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焚烧技术

①“垃圾围城”是绝大多数国内城市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而且越是大城市,这个问题也就越严重。而垃圾围城造成的危害很多,诸如污染环境、孳生蚊虫、破坏空气质量等。面对越填越满、越堆越高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②垃圾焚烧是一种比垃圾填埋占地少、成本低,同时也更为环保的处理方式。如果能够把它和发电结合起来,则更是能够实现垃圾换电能的双赢。目前,美、日、法、英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垃圾处理和垃圾发电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

垃圾焚烧工艺流程图

③垃圾焚烧要经过干燥、燃烧和燃烬三个阶段。首先垃圾由运输车运至焚烧厂,并卸到垃圾坑。经过晾晒、干燥等程序,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倒入贮仓,随后____①____将干燥后的垃圾装入料斗,并送入炉内,在焚烧炉内燃烧。燃烧完的炉渣落入出渣装置,经冷却后的炉渣转运到制砖厂综合利用。烟气经一系列处理及布袋除尘,达到环保要求后,由___②___送入烟囱排出。倘若用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可实现废物资源化,并节省不可再生资源——煤、天然气或燃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④目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机械炉排炉技术和循环流化床技术,其中机械炉排炉技术具有显著优势。机械炉排炉技术的特点是:应用历史长久,技术成熟,垃圾不需要预处理,故障率低,年运行时间长,处理能力较大,稳定燃烧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煤、油等辅助燃料,飞灰产生量较少进而污染小,全球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绝大多数均采用该技术。而循环流化床技术运行时需要消耗不可再生的煤,并且对煤块的颗粒大小有一定要求。同时由于其技术特点,循环流化床在垃圾焚烧处理前需要对垃圾进行分选、破碎等预处理,在预处理和厂内的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水以及臭味的外泄,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有删改)

1.请根据示意图,将文中横线上相应的垃圾焚烧工艺流程补充完整。
2.“机械炉排炉技术”相对于“循环流化床技术”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3.阅读链接材料,综合上文,说说为何全球各大国均将垃圾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列入国家“议事日程”。
【链接材料】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合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达450亿吨,人均约8吨。我国垃圾“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国每年产生垃圾1亿多吨,其中北京市每天“生产”垃圾1.3万吨。而目前简单的垃圾填埋处理已经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改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迫在眉睫。

科学研究表明,在城市垃圾中,蕴藏着大量的二次能源物质——有机可燃物,其含有的可燃物的比例和发热值相当高,如各种塑料制品。

城市垃圾不仅极易燃烧而且蕴藏巨大能量。大约2吨垃圾燃烧的热量就相当于1吨煤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这些热量可以直接用于发电。

2022-12-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岁月的忧伤》,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的忧伤

①我在门前站了很久,还是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抹去蓝色门牌上那些岁月的痕迹。五曲巷15号,一条很窄的巷子和巷子尽头一户平常的人家。几年不见,它已经明显衰老,我从它温暖的眼神背后,轻易就捕捉到了老人才有的忧郁和苍凉。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连房屋街巷都变得老迈的今天,我柔软的手指能阻挡什么呢?我一遍遍试图还原它昔日的光亮,不过想更切近地知道,曾经真真切切属于这里的,那些幸福的人,那些快乐的事,那些蓬勃的日子,到底都到哪里去了。

②曾经,二十多年前,我坐在简陋的小饭桌边,看正午的阳光穿过一大碗清水,投射到炊烟熏黑的墙壁上去。明亮的光圈在一家人的头顶上一闪一跳,像放电影,几只母鸡咕咕叫着在我们脚下寻食,铝制的房门把手在太阳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我悄悄把这个中午的这些细节记了下来。这是我对时间的第一次留意,我想知道,如果把生活的一瞬印进心里,时间的脚步是不是就可以走得慢些。据父母说那是我们家最为清贫的一段时期,四个上学的孩子加上不轻的债务,让他们的日子非常拮据。可我搜遍童年的记忆,回想起来的却只有大片黄黄紫紫开得茂盛的丝瓜花、扁豆花和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我记得父亲曾异想天开地在院子里种满小麦,还用花纹蛤皮装饰了门前的巷子,母亲则每晚在缝纫机前一边干活一边哼唱。她心灵手巧,除了衣服做得好,蒸馒头时为我捏的面喜鹊也是栩栩如生。那时父母正在盛年,日子在他们手上每天都新鲜且富有朝气。我们在这样的日子里成长,从没有因为贫穷自卑过,相反,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天底下生活得最好的人。

③后来我知道这种方法不对。因为无论怎样努力,时间还是在疾步如飞地走向一个又一个明天。它每天的变化极其细微,等我们忽然觉察,已经有好大一串日子被甩到身后了。而且,它是有策略的,它从不一味傻跑,而是在行程中不断给我们制造悬念或者惊喜,使我们愿意甚至盼望新一天的到来。比如那天我放学回家,发现二哥手里新添了一把吉他。清澈的音乐混合着枣花的香气在院子里流淌,全家人因此变得喜气洋洋。那一刻,我轻易就原谅了时间的匆匆。因为是它让哥哥长大,使他可以像父亲那样工作、挣工资,使热爱音乐的一家人终于可以在自己的院子里而不是在信号不佳的收音机里听到悦耳的琴声。

④后来,我们空阔的院子被越长越大的枣树浓遮起来。我们陆续长大,然后像分叉的树枝那样把生命伸向另一片天空。树下听琴的日子和我偷读第一封男生来信的过往,在更新鲜、更繁忙、更美好的日子扑面而来的时候,马上就被我忽略了。时间_____________。我们追随着时间的脚步,觉得有更多更好的日子等在前面,所以,大家一路匆匆,努力前行,很少顾上回头。

⑤直到,有一天,母亲永远退出我们的生活。

⑥这才知道,属于家庭的最完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那些寻食的母鸡,盛着清水的粗瓷大碗,母亲的哼唱,还有满院的麦子,再也回不到我的生活中来了。那天,我看哥哥握着母亲的手,与她约定来世再做母子。我不知道在神秘的时空中,要经过怎样繁琐的组合,曾经的一家人,才能再成为一家人。

⑦现在,我与巷子四目相对,默默无语。我每迈出一步,都踏在厚厚的时间的尘土上。沉寂多年的情景不断纷扬起来,它们一片又一片落在我的肩膀上,使我欣喜又痛楚地感觉到岁月的重量。这是岁月的忧伤。

(有删改)

1.文章②-⑥段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及态度转变的原因,请你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空白。
(1)小时候希望时间走得慢一些,因为父母把日子过得新鲜且富有朝气。
(2)后来_______,因为哥哥长大赚钱了,使一家人在院子里就可以欣赏悦耳琴声。
(3)后来追随时间的脚步,因为_______
(4)直到有一天,_______,因为______
2.请依据上下文,在A、B两个句子中选择恰当的一句填写到第④段横线处,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A.像一把巨大的扫帚,把过往生动的声音、表情或者情节打扫得干干净净
B.像一把烧红的烙铁,把过往生动的声音、表情或者情节烙印得清清楚楚
我选择: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就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提一个问题,并试着说一说产生这个问题的理由或尝试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或解答:____________
2022-12-0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面是介绍园区“绿色冬奥”理念的文字材料,其中画线句有一处表述不够妥当,请加以修改。

北京水资源匮乏,所以冬奥首钢园区的绿化用水主要来自中水和雨水。园区的雨水调蓄设施,以雨水调蓄池为主,以下凹绿地和透水砖路面为辅。采用透水砖铺设路面,可以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有效补充此前流失的地下水,提高这一区域水资源的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园区的用水问题。

2022-08-02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每至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某班在今年中秋期间,组织了以“走近东坡”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请大家阅读该班三个学习小组所分享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本次展览共展出78套文物精品。A藏品的时代跨度大,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等。特展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________”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处的时代;第二单元“________”通过苏轼的真迹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第三单元“________”展现他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________”展现他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


[材料二]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正是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而且他的书画也很好。

B被称作“天下第三大行书”的《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苏轼将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长有扁,参错落,变化万千,美不收。


[材料三]

苏轼年纪轻轻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他扬扬自得地取出笔墨纸砚,大笔一挥,贴在门上。

C一位老先生看到这副对联,心中暗想:这个苏轼小小年纪,口气倒不小。如此骄傲自满,以后必然会闯出大祸来。老先生想了想,夹着一本书便来找苏轼,他说:“我这有本书,里面有一些字的写法很是古怪,想请你告诉我。”说着,老先生把书翻开

苏轼顺着老先生手指的地方看过去,一个字也不认识,他十分窘迫地站在一旁,想要看一看这是一本什么书。看到书的那一刻,苏轼愣了一下,连书名也是闻所未闻。

苏轼转念一想,立即明白了老先生的用意。原来这是老先生在故意刁难他,借此机会希望他今后戒骄戒躁,苏轼不好意思地说:“老先生,我明白了。我不应该骄傲自满,便笑着离开了。

老先生走后,苏轼又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面各加了两个字,便成了:

[甲]_______

[乙]_______

这副对联一直激励着苏轼。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骄傲自满,而是变得谦虚好学,不断向周围有才学的人请教写诗作赋的手法此外,他还孜孜不倦地苦读诗书,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收shēng              签赏
B.美不收shèng              鉴赏
C.美不收shèng       chā       签赏
D.美不收shēng       chā       鉴赏
(2)阅读[材料一]填入空白处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书意造本无法②胜事传说夸友朋③苏子作诗如见画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A.②③①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③④②①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藏品的时代跨度大,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等。
B.被称作“天下第三大行书”的《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一气呵成。
C.一位老先生看到这副对联,心中暗想:这个苏轼小小年纪,口气倒不小。
D.此外,他还孜孜不倦地苦读诗书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位列“唐宋八大家”。
(4)结合语境,填入[甲]、[乙]处的对联,正确的一项是(     
A.[甲]立志诵读人间书[乙]发奋识遍天下字
B.[甲]立志读尽人间书[乙]发奋书写天下字
C.[甲]发奋书写天下字[乙]立志读尽人间书
D.[甲]发奋识遍天下字[乙]立志读尽人间书
2022-08-02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欣赏第一单元书画作品,完成小题。

《西园雅集图轴》
书画特展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中展示了一幅《西园雅集图轴》,它犹如一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西园主人王诜(shēn)邀请苏轼及其友人进行雅集活动的珍贵瞬间。图轴场景中不可能出现以下哪个人物(     
A.欧阳修B.黄庭坚C.刘禹锡D.苏辙
2021-11-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中学大兴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以下各题。

你得下去站个桩

明前茶

在贾平凹老师的新作《山本》的发布会上,有读者当场这样评说:“您的新作很棒。然而,当年您写的《商州三录》似乎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平凹老师听了,他那张兵马俑般不怒自威的脸上似乎隐现出一丝笑意。他淡淡地说:“不光你这么觉得,我也很喜欢《商州三录》。”

那位读者继续问:“您当年是怎么想起来要写《商州三录》的?某一天,故乡在梦里召唤你,或者是受了沈从文先生《边城》的影响?”

发布会上的主持人刚要制止这种“偏题”的提问,贾平凹微微抬手阻止了她。他以带着深重关中口音的普通话回应道:“其实让我下决心要回到商州的,是我师傅。有一天,我与少时习武的师傅坐在台阶上唠嗑。师傅说,平娃,我看了你写的东西,那些花架子有些不管用啊。你看,不管干哪一行,败得最快的,都是那些急于求成、研究了很多拳脚招式的。你得让气息沉下去,两脚像树的根一样,紧攥着泥土。一句话,你得下去站个桩。”

一个外行的建议,促成了贾平凹的商州之行。按照师傅的建议,他“站桩”去了。光是为了写《商州三录》的第一部分《商州初录》,他没让当地文化界的朋友陪同,因为“站桩”是独自的体验,他得把一切繁华声色都从头脑中赶走。

贾平凹给我们讲述了他当年的采风经历:他都是坐破旧的乡下公交,或者搭乘家用拖拉机赶去偏远乡镇。他带着一个布挎包,挎包里除了两叠沾染烟叶的稿纸、两身换洗衣衫,就是三五个干馒头、一瓶酱豆腐。

那是相当艰辛的旅程?倒也不见得。春天,好好地走在路上就会赶上北方的沙尘天气,从内蒙古利来的黄尘,每个人的眉手与眼睫手都被染黄了。然而,彼时彼刻,数千株粉桃“开得夭夭的”,就像无数无忧无虑的女娃娃发出笑声,她们似乎并不在乎扑面而来的沙尘。因为她们知道,每次沙尘过后,就会有清凉的春雨来清洗大地。

平凹老师说,那一刻,他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幽默,他触摸到了乡亲的精神内核。这一路上,他遇见过铁匠、瓦匠、采药人、打豆腐的、撑船的,遇见过藏了一肚子故事的面店小老板,遇见过会给野狼接骨的乡村医生……他目睹了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倔强又活泼的精神,以及看似拙朴粗率,实则细腻贴心的审美境界。

不过,说起“站桩”的收获,平凹老师最得意的,是他写完书后再回故乡,猛地发现,原来一直滞销的老太太做的手工布老虎和虎头鞋,因为他在书中精准、传神的描绘,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能做这些手工布艺的老太太,收入涨了至少五倍。”这样,去市集上吃他们最爱的油发扯面了。


(1)请概括作者“站桩”的收获。
(2)综观全文,如何理解下面这段话的含义。
师傅说,平娃,我看了你写的东西,那些花架子有些不管用啊。你看,不管干哪一行,败得最快的,都是那些急于求成、研究了很多拳脚招式的。你得让气息沉下去,两脚像树的根一样,紧攥着泥土。一句话,你得下去站个桩。
(3)文末“能做这些手工布艺的老太太,收入涨了至少五倍”,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2021-11-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谈学习的重要性》,完成问题。

谈学习的重要性

①著名作家王蒙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由此可见,学习对每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②学习是把钥匙。我们无论在学习、工作亦或是生活中,都强调和重视“拓宽视野”。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庄子•秋水》里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拘于虚也。”牛顿之所以能够看得远,是因为站得高,视野开阔;“井底蛙”之所以认为天地只有井那般大,则是因为“视野”的狭隘,它为井口所局限,看不见天之广、地之大。在我们人生中,有许多未知领域,而学习就如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大门,让我们看见更广袤、更精彩的世界。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不仅失去了视力,还失去了听力,她的世界是黑暗而寂寞的,然而她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仅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还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海伦用学习这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她如此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学习是一种发现,它为我们扩大了精神的空间与容积,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

③学习是座灯塔。在成长之路上,总会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选择,我们时常会迷惘,不知道下步该如何。当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可以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焦虑,缓解痛苦,启迪智慧,找寻答案。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曾劝学晋平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学习就如太阳,如烛火,如大海中的灯塔,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方向、找到道路。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毛主席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学习归根结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的抉择。只有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打开一番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的危险。

④_________“立身以立学为先”,早在北宋年间,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修养品行,要从学习开始。对于我们,学习是校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立身”之镜,常照“学习”之镜能够看清自己,帮助自己正衣冠、修形象;不照“镜子”,就看不见自己的“污垢”,就难以辨清是非曲直。纵观古今有多少人,无不因为学习少了,照“镜子”少了,而看不见自己思想上的灰尘,看不见自己扭曲的人格,以致走上了不归路。有智者说过,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学习给了我们一面能够看清自己的镜子,让我们能够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校正自我,这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文章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阅读第②段,根据本段的论证过程填空。
文章第②段首先把学习比喻成钥匙;然后引用牛顿和《庄子•秋水》中的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 __________;接着选取了海伦•凯勒的事例论述了 __________;最后总结出了 __________
(3)下面材料有助于你理解文中哪段文字内容?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灰心丧气,茫然不知所措。后来,他通过读书学习,从《人生》里的高加林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炼。于是,他决定再战高考,他边打工边学习,几经波折,终于在1984年成为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

2021-11-0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班级开展以“传统文化,锦绣中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进行专题研究时,整理了以下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咏诗词佳韵,承先贤遗风】

中国风是什么?有人说,中国风是琼楼玉宇的恢弘大气,也是径通的含蓄永;有人说,中国风是热情奔放的那抹大红,也是恬淡雅致的那朵青花;更有人说,中国风是诗经国风的悠悠吟唱,也是唐诗宋词的缕缕墨香。中国风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中国人紧紧联结在一起【甲】中国风是一组秘而不宣的符号,传承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

儿时起,我们便徜徉在中华诗文的美妙世界里,在诗情画意中与如雷guàn(  )耳的文人墨客相遇【乙】我们看见李白的自信豪情——“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懂得杜甫的桑(  )深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受辛弃疾的报国热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些诗词,融入我们的骨血,浸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咏诗词佳韵,承先贤遗风,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


(1)材料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qū     jùn          
B.qǔ     juàn        
C.qǔ     jùn          
D.qū     juàn        
(2)【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句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冒号
C.【甲】分号          【乙】冒号
D.【甲】分号          【乙】句号
(3)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幽的第一笔是:撇折;长的第一笔是:撇
B.幽的第一笔是:竖;长的第一笔是:横
C.幽的第一笔是:撇折;长的第一笔是:横
D.幽的第一笔是:竖;长的第一笔是:撇
2.【笔墨藏风骨,丹青亦含情】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中国画把时代创造者的情感和内在力量,结合民族精神来思考,并转化为艺术创造,是中国画在造型、笔墨、意境方面进行现代性探索的方向。这些年,一大批中国画作品,在创作实践中向着时代、向着【甲】(A.雄浑B.雄伟)丰厚的人文境界求索。当审美凝聚创造精神,笔墨境界便逐渐呈现出文化自信,这是民族的精神,也是艺术的历练。为了建设美好的中华审美家园,美术工作者【乙】(A.心无旁骛B.趋之若鹜),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境界,立足于审美理想,_________,自然生发,意气盎然。


(1)从文段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写填入处。(只填字母)
【甲】(     )【乙】(     )
(2)在文段划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重回繁冗
B.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重回繁冗
C.让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褪去繁冗
D.笔墨与心性在平常生活中褪去繁冗
3.【品茶论至道,盈室留余香】

中华茶艺,孕育于汉魏,滥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而成熟、光大于明清。茶由药用而变为日常饮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而迈入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人格、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唐代茶具自从“茶圣”陆羽创作了《茶经》后,“茶道大行”。中国的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茶经•器》列举了数十种煮茶和饮茶的器具,这套茶具,曾风朝野,以致“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体现了以使用为主兼及情趣的特色。如果说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那么,宋代茶具则以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xiǎn)”。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一种近乎游戏的饮茶方式)时尚相适应的。明清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由宋代的崇金贵银而转为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雅致,又非唐人所能企及。茶具的发展,显示出典雅、古朴、绮丽三种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


(1)某同学向大家解释“风靡”的意思,他从字典中查阅了“靡”的词意。下面是其中的三个解释:①倒下;②细小;③没有。请你帮助他选择“靡”在本词中的义项,并解释“风靡”的意思。
(2)画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4.一位同学准备为学校的茶艺室撰写一副对联,在推敲用词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请你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完成对联。(  )
石鼎①_____诗咏②_______③_______汤沸_______④时
A.①火红②处③竹炉④迎客B.①火红②后③竹炉④客来
C.①红火②后③茶炉④迎客D.①红火②处③茶炉④客来
2021-11-05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