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毕淑敏(195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③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④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⑤从鸟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⑥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⑦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⑧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⑨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⑩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⑪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⑫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⑬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⑭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⑮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⑯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⑰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⑱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⑲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⑳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

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并填空。
在青海出差时,我给妈妈买了一袋白蘑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终把白蘑菇平安地带给妈妈。
2.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
3.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4.“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5.“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思考,作者这样安排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2022-08-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毕淑敏

①她是我的音乐老师,那时很年轻,梳着长长的大辫子,有两个很深的酒窝,笑起来十分清丽。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最被看好的是男女声小合唱,音乐老师亲任指挥。我很荣幸被选中。

②有一天练歌的时候,长辫子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侧着耳朵,走到队伍里,歪着脖子听我们唱歌。大家一看老师这么重视,唱得就格外起劲。长辫子老师铁青着脸转了一圈儿,最后走到我面前,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整个队伍瞬间安静下来。她叉着腰,一字一顿地说,毕淑敏,我在指挥台上总听到一个人跑调儿,不知是谁。现在总算找出来了,原来就是你!现在,我把你除名了!

③我木木地站在那里,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灰溜溜地挪出队伍,羞愧难当地走出教室。

④三天后,我正在操场上练球,小合唱队的一个女生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毕淑敏,原来你在这里!音乐老师到处找你呢!

⑤从操场到音乐教室那几分钟路程,我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憧憬。走到音乐教室,长辫子老师不耐烦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长了这么高的个子?!

⑥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从此,这个姿势贯穿了我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

⑦老师的怒气显然还没发泄完,她说,你个子这么高,站在队列中间,你跑调走了,我还得让另外一个男生也下去,声部才平衡。小合唱本来就没有几个人,队伍一下子短了半截,这还怎么唱?现找这么高个子的女生,合上大家的节奏,哪那么容易?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毕淑敏,你听好,从现在开始,你只能干张嘴,绝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说完,她还害怕我领会不到位,伸出细长的食指,笔直地挡在我的嘴唇间。

⑧我好半天才明白了长辫子老师的禁令,让我做一个只张嘴不出声的木人。在无言的委屈中,我默默地站到了队伍之中,从此随着器乐的节奏,口形翕动,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⑨在那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长辫子老师那竖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我的咽喉。禁令铺张蔓延,到了凡是需要用嗓子的时候,我就忐忑不安,逃避退缩。我不但再也没有唱过歌,就连当众演讲和出席会议做必要的发言,也是能躲就躲,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搪塞。有人以为这是我的倨傲和轻慢,甚至是失礼,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是内心深处不可言喻的恐惧在作祟。

⑩直到有一天,我在做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个游戏时,写下了一系列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一阵战栗滚过心头。于是我知道了,她是我的重要他人。虽然我已忘却了她的名字,虽然今天的我以一个成人的智力,已能明白她当时的用意和苦衷,但我无法抹去她在一个少年心中留下的惨痛记忆。

⑪我们的某些性格和反应模式,由于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童年的记忆无法改写,但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却可以循着重要他人这条缆绳重新梳理,重新审视我们的规则和模式。如果它是合理的,就把它变成金色的风帆;如果它是晦暗的荆棘,就用成熟有力的双手把它粉碎。

⑫当我把这一切想清楚之后,一个轻松畅快的我,从符咒之下解放了出来。从那一天开始,我可以唱歌了,也可以面对众人讲话而不胆战心惊了。从那一天开始,我宽恕了我的长辫子老师,并把这段经历讲给其他老师听,希望他们谨慎小心地面对孩子稚弱的心灵。

1.请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角度,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异同。
①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
②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
2.本文的人物描写采用了多种方法,请以第②段为例进行简要赏析。
3.请说说题目“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的作用。
4.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
2022-08-23更新 | 3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柔和

毕淑敏

①“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

②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涵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

③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的粮,就无法抚平潋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就有了更高层面的追求。

④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滩,没什么盘骨的模样。

⑤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在柔的外表之下,还是隐藏着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柔中有刚、刚柔相济……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⑥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因,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⑦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难怪古人亦造出“以柔克刚,柔能克刚”等语。

⑧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的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⑨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报上征婚广告净是征询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⑩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⑪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对速度和技巧的掌提,书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谈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我见了一个女孩子,为了使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心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地还规定自己每说一向语之前,在心中从一默数到十……“她除了让人感到木讷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一个人的心如若不和所有对外的柔和形式的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⑫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收获了柔和,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轻灵地卷起心靡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⑬柔和,是力量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愿你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云雾一般悄然袭身。

(选自《心灵的力量》,有删改)


【注】①盘骨:骨盆,即连结脊柱和下肢之间的盆状骨架。②木讷(nè):反应迟钝,不善言辞。③宁馨儿:孩子。
(1)作者是从哪两个层面对“和”的内涵加以阐释的?阅读②~③段,请你用直白的语言简要概括。
(2)作者对“柔”的认识由浅至深经历了三个阶段。阅读④-⑦段,请你用直白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对“柔”的认识。
(3)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表述第⑪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语意。
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的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4)一个人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柔和?阅读⑫~⑬段,请你分条简要回答。
2022-08-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的饺子

毕淑敏

①好受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一句俗话,前半句我以为是极正确的,后半句则“英雄”所见不同。但父母是正宗的山东人,有一种对饺子的崇拜。

②包饺子太麻烦。不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做馅,只有那些辛辣芳香的才好入选,例如韭菜、茴香。这种菜多叶嫩须长,需要“择”。“择”是很费时间的,掐去黄叶,裁掉老根……单调枯燥的过程把人的耐力磨得菲薄。

③然后是和面。因是偶尔为之,软了硬了就没个谱。该往肉馅里打水了,要顺时针方向搅拌,偷工减料可不行。直到手腕子像坠了铅镯子,才算勉强合格。

④终于可以包了。丈夫分管前期备料,我承包后期工程。揪面剂子可是个技术活。妈妈总说不能用刀切,有铁锈气。丈夫揪面剂子的手艺不灵:你说剂子小了,他就扔下来两个大的;你说大了大了,他马上又撕两个极小的……在我们的不断反馈调整中,饺子们三世同堂。丈夫擀皮的技艺也不敢恭维,最大的缺陷是不圆。包时稍一抻拽,就像成熟的石榴一般裂开,只不过露出的是绿色内容物。

⑤好不容易一个个包得了饺子,又需一锅一锅煮。开盖煮皮,捂盖煮馅……往锅里点上个三四回水,饺子就可以捞在盘里了。

⑥还有许多的小讲究。比如“挤”的饺子比包的饺子好吃。“挤”是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一卡,使皮和馅的排列发生结构性的重组,浑然一体。吃时整体感觉很好。这是山东人的专利,非得高手才行,一般不在行。

⑦吃饺子多么地烦琐!于是,我们除非春节便不再吃饺子。

⑧我的妈妈在600里外的石家庄。有一天石家庄来人,说你妈托我带给你一样东西。我解开塑料袋,掏出一个盒子。揭开盒盖……

满满一饭盒饺子!

⑩片刻间,我的泪水像海潮似的涨出眼眶。我赶快吃了一个饺子,可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喉咙口很热,像有一块火红的炭卡在那里,其他感觉都抵不过那热。

⑪“不咸,也不淡。正好。”我说。

⑫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我们在遥远的地方,无以尽孝道,妈妈还这样关怀着早已成年的女儿。在凄清的凌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一次只能擀几张皮,多了一个人包不过来,就皴了。妈妈是极讲究饺子质量的,这许多饺子她一定包了很久很久……

⑬“我过两天就回石家庄,我跟你妈说,你特喜欢吃她包的饺子。”来人很周到地对我说。

⑭“别!可千万别!”我慌得急不择言,“你就跟我妈说,饺子从石家庄带到这儿,路太远,都馊了。没法吃了。”

⑮“不能吧?”那人狐疑地俯下身,闻了闻,继续说,“没别的味呀!”

⑯我轻咬嘴唇,幽幽地说:“求求你,就这么说。不然我妈以后还会带饺子来。”

⑰他停了好一会儿,说:“就依你吧。”

⑱那盒饺子个个囫囵滚圆,是典型的“挤”饺子。饺子是一种时间的奢侈品,是家庭餐饮业中的豪举,是主妇功课里的长篇小说,是流淌在母亲指尖点点滴滴的爱……

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破饺子比作“成熟的石榴”,生动地写出了饺子破裂的惨状,表现出了包饺子的不易。
B.选文第⑥段介绍了“挤”饺子的技艺之难,用意在于突出山东人是做面食的高手。
C.选文第⑨段中加点词“满满”,强调了饺子数量之多,突出表现了母亲对远方女儿的牵挂与疼爱。
D.选文⑯段,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交代了“我”央求来人哄骗母亲的原因,既表达了“我”对母亲心疼,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年迈母亲对女儿爱的执着。
2.选文第⑦段说“吃饺子多么烦琐”,阅读②—⑥段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理由。
3.请赏析选文第⑫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凄清的凌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
4.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2022-07-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毕淑敏的文学作品《悠长的铃声》,完成下面小题。

①雨天,是城市的忌日。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③“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④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⑤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⑥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⑦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⑧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⑨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⑩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⑪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⑫“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⑬“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⑭“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⑮“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⑯“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赏析“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4.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022-07-0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模拟(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岁月不老

◆毕淑敏

①我是从哪一天开始老的?不知道。就像从夏到秋,人们只觉得天气一天一天凉了,却说不出秋天究竟是哪一天来到的,生命的“立秋”是从哪一个生日开始的?不知道。青年的年龄上限不断提高,我有时觉得那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玩出的花样,为掩饰自己的衰老,便总说别人年轻。

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老了。当别人问我年龄的时候,我总是支支吾吾地反问一句:“您看我有多大了?”佯装的镇定当中,希望别人说出的数字要较我实际年龄稍小一些。倘若人家说的过小了,又暗暗怀疑那人是否在成心奚落。

③我开始越来越多地照镜子,小说中常说年轻的姑娘们最爱照镜子,其实那是不正确的。年轻人不必照镜子,世人羡慕他们的目光就是镜子。

④于是,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记得一个秋天的早晨,刚下夜班的我强打精神,带着儿子去公园,儿子在铺满卵石的小路上走着,他踩着涌路旁镶着的花砖一蹦一跳地向前跑,将我越甩越远。“走中间的平路!”我大声地对他呼喊。

⑥“不!妈妈!我喜欢……”他头也不回地答道。

⑥我蓦地站住了,这句话是那样熟悉。曾几何时,我也这样对自己的妈妈说过:“我喜欢在不平坦的路上行走。”这一切过去得多么快呀!从哪一天开始,我行动的步伐开始减慢,我越来越多地抱怨起路的不平了呢?这是衰老确凿无疑的证据,岁月不可逆转,我不会再年轻了。

⑦“孩子,我羡慕你!”我吓了一跳。这是实实在在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说得很缓慢,好像我的大脑变成了一块电视屏幕,任何人都能读出上面的字迹。

⑧我转过身,身后是一位老年妇女,周围再没有其他人。这么说,是她在羡慕我。我仔细打量着她,头发花白,衣着普通。但她有一种气质,虽说身材瘦小,却有一种令人仰视的感觉。我疑虑地看着她,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令人羡慕的地方——一个工厂里刚下夜班满脸疲惫的女人。

⑨“是的,我羡慕你的年纪,你们的年纪。”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将远处我儿子越来越小的身影也包括了进去,“我愿意用我所获得过的一切,来换你现在的年纪。”我至今不知道她是谁,不知道她曾经获得过的那一切都是些什么,但我感谢她让我看到了自己拥有的财富。我们常常过多地把眼睛注视着别人,而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⑩人的生命是一根链条,永远都有比你更年轻的孩子和比你更年迈的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不要计较何时年轻,何时年老。只要我们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向上的状态,你的生命就会在每一个年龄段都闪闪发光。能够遮蔽它光芒的暗夜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自以为已经衰老。

1.“我”的生命进入“立秋”阶段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请问这宗“财宝”具体指什么?
3.作者想要通过本文向我们传达的年龄观是什么?
4.你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已经老了还是依旧年轻?请说明理由。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颈联。
2022-06-23更新 | 60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真题
7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搭车的青年

毕淑敏

①那一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⑤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⑥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⑦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

⑧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的东西呢!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

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

只见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⑬我把所见跟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⑭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⑮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主意了,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往轮胎缝里爬,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到了。司机突然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⑱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说成

⑲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他抹了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㉑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板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⑦段司机为什么要向“我”讲述同事遭劫的故事?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⑫段画线的句子。
4.选文第⑳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试分析选文第㉑段的加点词“牢牢”“焊住”的表达效果。
6.如何理解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
2022-06-10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③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④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⑤从马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⑥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⑦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⑧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组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⑨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⑩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⑪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⑫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⑬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⑭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⑮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⑯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⑱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⑲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⑳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㉑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㉒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

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带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文中加点的“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3.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子,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
4.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2022-06-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毕淑敏

①她是我的音乐老师,那时很年轻,梳着长长的大辫子,有两个很深的酒窝,笑起来十分清丽。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最被看好的是男女声小合唱,音乐老师亲任指挥。我很荣幸被选中。

②有一天练歌的时候,长辫子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侧着耳朵,走到队伍里,歪着脖子听我们唱歌。大家一看老师这么重视,唱得就格外起劲。长辫子老师铁青着脸转了一圈儿,最后走到我面前,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整个队伍瞬间安静下来。她叉着腰,一字一顿地说,毕淑敏,我在指挥台上总听到一个人跑调儿,不知是谁。现在总算找出来了,原来就是你!现在,我把你除名了!

③我木木地站在那里,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灰溜溜地挪出队伍,羞愧难当地走出教室。

④三天后,我正在操场上练球,小合唱队的一个女生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毕淑敏,原来你在这里!音乐老师到处找你呢!

⑤从操场到音乐教室那几分钟路程,我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憧憬。走到音乐教室,长辫子老师不耐烦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长了这么高的个子?!

⑥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从此,这个姿势贯穿了我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

⑦老师的怒气显然还没发泄完,她说,你个子这么高,站在队列中间,你跑调走了,我还得让另外一个男生也下去,声部才平衡。小合唱本来就没有几个人,队伍一下子短了半截,这还怎么唱?现找这么高个子的女生,合上大家的节奏,哪那么容易?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毕淑敏,你听好,从现在开始,你只能干张嘴,绝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说完,她还害怕我领会不到位,伸出细长的食指,笔直地挡在我的嘴唇间。

⑧我好半天才明白了长辫子老师的禁令,让我做一个只张嘴不出声的木人。在无言的委屈中,我默默地站到了队伍之中,从此随着器乐的节奏,口形翕动,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⑨在那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长辫子老师那竖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我的咽喉。禁令铺张蔓延,到了凡是需要用嗓子的时候,我就忐忑不安,逃避退缩。我不但再也没有唱过歌,就连当众演讲和出席会议做必要的发言,也是能躲就躲,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搪塞。有人以为这是我的倨傲和轻慢,甚至是失礼,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是内心深处不可言喻的恐惧在作祟。

⑩直到有一天,我在做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个游戏时,写下了一系列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一阵战栗滚过心头。于是我知道了,她是我的重要他人。虽然我已忘却了她的名字,虽然今天的我以一个成人的智力,已能明白她当时的用意和苦衷,但我无法抹去她在一个少年心中留下的惨痛记忆。

⑪我们的某些性格和反应模式,由于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童年的记忆无法改写,但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却可以循着重要他人这条缆绳重新梳理,重新审视我们的规则和模式。如果它是合理的,就把它变成金色的风帆;如果它是晦暗的荆棘,就用成熟有力的双手把它粉碎。

⑫当我把这一切想清楚之后,一个轻松畅快的我,从符咒之下解放了出来。从那一天开始,我可以唱歌了,也可以面对众人讲话而不胆战心惊了。从那一天开始,我宽恕了我的长辫子老师,并把这段经历讲给其他老师听,希望他们谨慎小心地面对孩子稚弱的心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我”参加小合唱活动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①被选中参加小合唱,“我”感到荣幸→②___________→③听到老师又找“我”,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憧憬→④___________
2.请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角度,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异同。
①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
②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
3.本文的人物描写采用了多种方法,请以第②段为例进行简要赏析。(写出两种即可)
4.请说说题目“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的作用。
5.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的饺子

毕淑敏

①好受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一句俗话,前半句我以为是极正确的,后半句则“英雄”所见不同。但父母是正宗的山东人,有一种对饺子的崇拜。

②包饺子太麻烦。不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做馅,只有那些辛辣芳香的才好入选,例如韭菜、茴香。这种菜多叶嫩须长,需要“择”。“择”是很费时间的,掐去黄叶,裁掉老根……单调枯燥的过程把人的耐力磨得菲薄。

③然后是和面。因是偶尔为之,软了硬了就没个谱。该往肉馅里打水了。要顺时针方向搅拌,偷工减料可不行。直到手腕子像坠了铅镯子,才算勉强合格。

④终于可以包了。丈夫分管前期备料,我承包后期工程。揪面剂子可是个技术活。妈妈总说不能用刀切,有铁锈气。丈夫揪面剂子的手艺不灵:你说剂子小了,他就扔下来两个大的;你说大了大了,他马上又撕两个极小的……在我们的不断反馈调整中,饺子们三世同堂。丈夫擀皮的技艺也不敢恭维,最大的缺陷是不圆。包时稍一抻拽,就像成熟的石榴一般裂开,只不过露出的是绿色内容物。

⑤好不容易一个个包得了饺子,又需一锅一锅煮。开盖煮皮,捂盖煮馅……往锅里点上个三四回水,饺子就可以捞在盘里了。

⑥还有许多的小讲究。比如“挤”的饺子比包的饺子好吃。“挤”是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一卡,使皮和馅的排列发生结构性的重组,浑然一体。吃时整体感觉很好。这是山东人的专利,非得高手才行,一般不在行。

⑦吃饺子多么地烦琐!于是,我们除非春节便不再吃饺子。

⑧我的妈妈在600里外的石家庄。有一天石家庄来人,说你妈托我带给你一样东西。我解开塑料袋,掏出一个盒子。揭开盒盖……

满满一饭盒饺子!

⑩片刻间,我的泪水像海潮似的涨出眼眶。我赶快吃了一个饺子,可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喉咙口很热,像有一块火红的炭卡在那里,其他感觉都抵不过那热。

“不咸,也不淡。正好。”我说。

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我们在遥远的地方,无以尽孝道,妈妈还这样关怀着早已成年的女儿。在凄清的凌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一次只能擀几张皮,多了一个人包不过来,就皴了。妈妈是极讲究饺子质量的,这许多饺子她一定包了很久很久……

“我过两天就回石家庄,我跟你妈说,你特喜欢吃她包的饺子。”来人很周到地对我说。

“别!可千万别!”我慌得急不择言,“你就跟我妈说,饺子从石家庄带到这儿,路太远,都馊了。没法吃了。”

“不能吧?”那人狐疑地俯下身,闻了闻,继续说,“没别的味呀!”

我轻咬嘴唇,幽幽地说:“求求你,就这么说。不然我妈以后还会带饺子来。”

他停了好一会儿,说:“就依你吧。”

那盒饺子个个囫囵滚圆,是典型的“挤”饺子。饺子是一种时间的奢侈品,是家庭餐饮业中的豪举,是主妇功课里的长篇小说,是流淌在母亲指尖点点滴滴的爱……

1.选文第⑦段说“吃饺子多么烦琐”。阅读②-⑥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理由。
2.请赏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凄清的凌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
3.选文围绕“饺子”展开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④段画横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破饺子比作“成熟的石榴”,生动地写出了饺子破裂的惨状,表现出了包饺子的不易。
B.选文第⑥段介绍了“挤”饺子的技艺之难,用意在于突出山东人是做面食的高手。
C.选文第⑨段中加点词“满满”,强调了饺子数量之多,突现了母亲对远方女儿的牵挂与疼爱。
D.选文段,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交代了“我”央求来人哄骗母亲的原因,既表达了“我”对母亲心疼,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年迈母亲对女儿爱的执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