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 .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释】①桀(jié)纣(zhòu)夏朝、商朝的两位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聚,积攒,聚集。④尔也:而已。⑤圹(kuàng):原野。
1.关于甲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去之     委:委屈B.寡助之          至:极点
C.亲戚     畔:同“叛”,背叛D.所勿施尔也   恶:厌恶
3.用“/”给文中面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得 其 民 有 道 得 其 心 斯 得 民 矣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6.甲文中“得道者”的意思是什么?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7.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是一个意思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024-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远(            (2)非学无以广才(     
(3)险躁则不能性(            (4)年与时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并写下来。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你认为作者写这封信要告诫儿子什么?请简要回答。
2023-12-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节选自柳宗元《袁家渴记》)


【注释】①轇轕(jiāo gé):交错纠缠的样子。②掩苒:风吹草靡的样子。③蓊葧(wěng   bó):香气浓郁。④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
D.“沿溯阻绝”中“沿”“溯”的意思分别是“逆流而上”“顺流而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     )                           (2)乘御风(     )
(3)素绿潭(     )                           (4)属凄异(     )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有 小 山 出 水 中 山 皆 美 石 上   生 青 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5.《三峡》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6.乙文第1段描写袁家渴的小山,作者选取的景物有哪些?
7.甲文第3段和乙文是怎样体现写景动静结合的?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023-12-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人名)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静影沉(      )(2)吾谁与(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对文中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这句话展现的优美景色。
5.请谈谈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2023-1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城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狼不敢/其一犬坐于B.恐前后受其/盖以诱
C.有剩骨/露尻尾D.暇甚/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3.结尾段在表达方式上和前文有什么不同,具有怎样的作用?
2023-12-0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0.85) |
6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苏轼。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B.相与步于中庭(相信,信任)
C.竹柏影也(大概是)D.少闲人(只是)
3.作者夜游承天寺,邀张怀民相伴,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二人有着相同的志趣?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5.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1-2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圈,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欧阳修。欧阳修字_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l)望之然而深秀(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3)山肴野(                     )
(4)树林阴(                     )
3.欧阳修在滁州宽简政治,使当地年丰物阜,《醉翁亭记》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这一点?
4.醉翁与卖油翁,同是“翁”,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想法。
5.这两篇文章创作的时间相差二十余年,一篇被贬滁州,一篇自请外任,从作者相似的经历中,你都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2023-11-2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五校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许多词语沿用至今,但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请参照示例再从文中找出这样的两个词语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示例:鲜美:新鲜美好。
(1)_______
(2)_______
2.以下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小溪、桃花林,山洞等均是为桃花源的出现作层层的渲染铺垫。
B.“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都是缘自本文的成语。
C.桃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了他们对渔人的不信任。
D.渔人“遂迷”和刘子骥“规往”,给桃源罩上了似真而幻的神秘色彩。
3.有人说,作者分别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社会风气等方面展示了一个人人向往的桃花源;也有人认为桃花源还有更多的美,比如它的神秘,它的封闭等等。假如按吸引力排序,你认为在陶渊明心中排第一位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相关内容阐释你的理由。
2023-11-1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烧车御史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谢芗(xiāng)泉:名振定,芗泉是他的号,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②笞(chì):用鞭打。③堪,能,可以,足以。④九衢(qú):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⑤削其籍:除去官籍中的名姓,即革职。⑥筇(qióng)屐:游历山水的用具。
(1)下面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B.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C.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D.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
(3)文中两次出现人们对谢御史的称赞,其作用是什么?
2023-11-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定矣,余拏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为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日定矣       更,还。
B.毳衣炉火       拥,裹、围。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罢了。
D.下船       及,到了。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于时间的交待,颇似史家笔法,寄寓作者的故国之思。
B.文章写景多用白描,如淡墨山水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C.湖中遇客,作者用了近乎小说的笔法,从对方视角看自己。
D.文章以舟子的话作结,于嗔怪不解中衬托作者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3)白居易曾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欧阳修曾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认为作者和金陵客算作“知己”吗?请结合文章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2023-11-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