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图文转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社会大课堂,处处皆语文。请阅读两段参观记录,完成下面各题。
(一)小龙同学参观了北海公园的皇家邮驿,做了如下记录。阅读后,请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为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殷商甲骨文到铸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再到篆、隶、草、楷、行,这是记录信息的汉字字形的变化;从鸿雁传书到驿站邮政,再到网络通讯,这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① 借助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人们的生活经验代代相传,文化得以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邮驿起源于殷商时期,至清末裁驿归邮为止,有三千余年的历史。随着我国邮政事业的不断发展,邮政徽标也在不断变换。目前使用的是1996年公布的中国邮政徽标,不知道设计者的灵感来自哪里

1.对文段中加点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提供 ”的“供”,读 gòng
B.“甲骨文”的“骨”应写为“古”
C.“通讯 ”的“讯”应写为“迅”
D.“殷商”的“殷”读 yīn
2.①②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① 。       ② 。B.① 。       ② ?
C.① ,       ② ?D.① ,       ② 。

(二)出北海,入故宫,小龙同学参观了“何以中国”展,做了如下记录。阅读后,请完成各题。

【甲】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融合比拟成河水的源、流、汇。以”“”“三个单元,梳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彰显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现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乙】

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130余件,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古籍等类别。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名为的贵族铸造的一件青铜礼器。器物体方口圆,造型厚重,气象万千。何尊腹底铸有金文12122字,记载了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史实,其中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图)【丙】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何以中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命题。展厅内,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此即万千年来,我百世祖先同心书写之答案。展厅外,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安康,此即百余年来,志士先驱砥砺铸就之答案。今天,中华正崛起,我辈当自强,用智慧和汗水为后世中华子孙,留下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丁】

图金文中国

3.“流”的本义指水的移动。根据语境,“源”“流”“汇”的“流”是指:________
4.将下面文字填入上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当后人回望我们的时候,希望能一如我们凝视前人一样,满怀自豪地说:“这,就是中国!”
A.【甲】B.【乙】C.【丙】D.【丁】
5.对画线句中的成语或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概括而鲜明地呈现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运用排比,全面表达了这次展览的意义。
B.“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何尊”,“引人注目”一词,应换成“刮目相看”,以体现何尊在展览中的重要地位。
C.“器物体方口圆,造型厚重,气象万千”,“气象万千”一词,应换成“气韵不凡”,以表现何尊的特点。
D.“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以对偶的形式,既表现了文物的文化价值,又表达了百世祖先对“何以中国”的回答。
6.下面两个“中国邮政”徽标设计,你喜欢哪个?参照前面两段参观记录,说说理由。

设计一                           设计二

7.小龙用下一行比上一行多一个字的“宝塔诗”形式,给北海皇家邮驿留言。请你依据参观记录,用“宝塔诗”的形式仿写完成“何以中国”展的留言。
小龙的留言:

信鸽

变手机

信息传递

跨入新时代

你的留言:

大河

源流汇


2022-06-02更新 | 69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学校倡导同学们寒假开展“迎冰雪冬奥 贺虎年新春”主题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版块一:冰雪北京——我的双奥之城
1.下面是同学搜集的北京冬奥会材料,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非办一届,1994年开始与夏季奥运会相两年举行,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参与国分布在欧、非、美、亚、大洋五大zhōu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克运动会2022年2月4日晚在北京开幕,恰逢中国的立春节气。这也是奥运赛事第二次在北京举办。

我们                      。 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当奥林匹克遇上中国年,当开幕式例计时仪式遇上二十四节气,当“希腊三圣”的哲学遇上孔孟老庄的智慧,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二者之间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立春中的冬奥会开幕式。不就是一幅“美美与关”的图景吗?

我们                      。 一朵雪花,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飘到2022年的中国北京,穿起了近百年冬奥会历史;不同年代的竞技镜头,由黑白影像变换为3D场景,折射出人类现代化历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及其先导片传递出了强烈的“由历史向未来”的观感。它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自信的民族,也一定奔涌着创新、开放的活力!

我们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世界普遍呼唤奥林匹克盛会的到来,因为后者代表着克难攻jiān     )的精神、寄托着同舟共济的热望、凝聚着命运与共的信念,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一直是中国奉行的政策,更是中国务实的行动。的确,奥林匹克精神主张超越政治分歧、种族隔闻、文化差异,面向未未凝聚起人类的力量,这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吗?“更快”“更高”“更强””最终是为了“更团结”,这不正是倡导天下大同、民胞物与的中国文化的主张吗?

在中国,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发端”之意;春,代表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意味着新的四时轮回已开启。立春中拉开大幕的冬奥盛会,是一种象征,也饱含着期待:冰雪运动日新月异,奥林匹克运动蒸蒸日上,中国华章日新,世界未来可期。一起向未来,就让我们从立春之日出发!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读者或括号内应填的汉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间””应读作“jiàn” B.“zhōu”应该写作“洲”
C.“jiān”应该写作“艰”        D.“髓”应该读作“suǐ”
(2)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
②听到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共鸣
③感受到了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的此呼彼应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3)下面两图为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请根据会徽和设计说明,分析它们在设计构图上主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各一点,每点25字以内)。

冬梦                      飞跃

冬奥会会徽设计说明:主体会徽图形以汉字“冬”为灵感,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会徽印章“BELJING2022”也汲取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

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说明:会徽图形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块二:虎年贺岁——我的文化之旅
2.在虎年春节举国欢庆之际,三名航天员也在天和核心舱内贴福字、写春联、挂灯笼,将“天宫”装扮得年味满满。舱内正中间挂着“国泰民安”横批。两名航天员手举上下联向祖国人民恭贺新春。请你根据对联内容及成语释义,分析对联下联表达的意思。
上联:筑梦飞天同守岁        下联:龙骧虎步共迎春
[注]龙骧(xiāng)虎步:形容气概威武雄壮。
上联表达积极行动飞天逐梦共同守岁之意,下联表达_______________ 之意。
3.“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倡导积极向上的家风,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下面的书法作品是同学们家中春节悬挂的字幅,这些字幅展现了不同的家风。下列对字幅的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作品属于草书,笔势流畅,奔放自如。作品表现了主人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B.乙作品属于隶书,蚕头燕尾,严谨庄重。作品体现主人不求名利,志趣高雅。
C.丙作品属于行书,笔断意连,潇酒流畅。作品体现主人确信意志坚定,会获成功。
D.丁作品属于楷书。横平竖直,规范端正。作品表明主人懂得勤快是做人做事根本。

版块三:行走·遇见一我的足迹版图
4.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故宫博物馆前搜集的2022年故宫开年特展“何以中国”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①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何以中国”展,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近30家博物馆的展品,每家博物馆都亮出了自己的看家宝物。来自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来自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来自良渚文化的玉琮……还有长信宫灯、金欧永固杯、藏文【甲】四部医典【甲】等等【乙】总之,原本分散在中国各地的130 余件/套珍贵文物,暂时安家故宫文华殿。

这次的故宫大展以“源”“法”“汇”三个单元为主线,着眼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明的交流融合,聚焦中华民模的传统灵德与中国智慧,展现中华文明兴起时的点点星火。第一单元“源”从中国地理分析开篇,阐释中华文明生产力动因,以中国独特的物质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基;第二单元“流”阐释了中华文明通过域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域外文明的辉映互鉴、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互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达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辉煌历程;第三单元“汇”阐释中华民族尊仁重礼、家国一体的传统观念【丙】追求极致、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丙】文脉绵延、文华尽汇的中国智慧。


(1)文段中【甲】【乙】【丙】三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书名号【乙】句号   【丙】逗号
B.【甲】引号 【乙】句号   【丙】分号
C.【甲】引号 【乙】省略号【丙】逗号
D.【甲】书名号 【乙】省略号【丙】分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第②段文字的总起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一位同学参观后写的心得体会,其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鹿衔草纹鎏金银马饰具,虽然是少数民族马饰,制作手法却与唐代马具毫无二致。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一条大河,展现了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
C.每一篇文物介绍都仿佛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悠久。
D.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技法纯熟,轮廓清晰,造型简洁,线条生动。
(4)学校开展绘制“假期生活地图”活动,请结合你的参观经历、旅行足迹、新春生活轨迹等,选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绘制一幅自己的寒假生活地图吧。
要求:用流程图绘制3-5点地图内容(标出名称)。写80字左右的说明,说明包括特色简介、感悟收获等方面,并能恰当使用两个成语(成语用下划线标明)。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09更新 | 6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3 . 期待着,期待着,冬奥的脚步近了!学校为迎接冬奥会开展“点燃冰雪激情,绽放青春梦想”冰雪运动嘉年华主题体验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北京,圆梦双奥】

2018年2月26日,第23届冬奥会闭幕式在平昌落下 wéi□幕。中国作为下一届冬奥会的举办国,呈现了以《2022相约北京》为主题的8分钟文艺演出。22名中国轮滑运动员滑出的轨迹和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化,中国结、中国龙、凤凰、高速铁路、大飞机、航天器等中国元素陆续展示,反映出中国的时代风貌和历史文化;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蔚蓝的地球、孩童的笑脸、橄榄枝和梅花编织的花环等纷纷呈现,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北京,这座承着人类文明的古都,xié□手张家口,开始首期盼冬季奥林匹克运动荣光在国家体育馆“鸟巢”绽放的那一刻。

2021年10月27日,北京冬奥会迎来了倒计时一百天。中国向世界发出诚挚邀约,14亿中国人民乘着北京冬奥会的火炬,重燃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和梦想。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将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全球冬季运动的。中国运动员期待在家门口实现中国冰雪运动的突破,憧憬冰雪运动在中国迈向一个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方框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承载zài 翘qiáo 帷幕 携手                 B.承载zài 翘qiào 维幕 携手
C.承载zǎi 翘 qiáo 帷幕 挟手                 D.承载zǎi 翘qiào 维幕 挟手
(2)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新观念   ②新纪元   ③里程碑
B.①新观念   ②里程碑   ③新纪元
C.①新理念   ②新纪元   ③里程碑
D.①新理念   ②里程碑   ③新纪元
(3)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微,象征冬奥】
下图是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会徽——冬梦。整个图案由汉字、彩带、剪纸、五环组成。请你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写出图案的设计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媒体,宣传冬奥】

_______________

人民网:10月2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百天,诚邀世界“一起向未来”,大幕将开,一场闪耀科技创新魅力的盛会指日可待。

从场内到场外,从比赛到观赛,北京冬奥会可以说是一场被科技创新成果“武装”的盛会【甲】水立方14天智能转换为冰立方、手持火炬实现零碳排放、秒级精准气象预报【乙】在冬奥科学办赛的过程中,一项项黑科技、新成果得以应用,为冬奥披上一层酷炫的“科技色彩”。


(1)根据文段内容,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北京2022冬奥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为宣传冬奥理念,你会选用下面哪幅书法作品来发布海报?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
理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盛典,欢庆冬奥】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在鸟巢隆重开幕。大年初四,正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举国同庆,紫气东来,祥云升起,祝愿冬奥会在喜庆吉祥的氛围里取得圈满成功。巧合的是,这一天还是我们中华民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春天孕育冬梦,这也预示着北京冬奥会将捷报频传,成绩斐然,充分展现中华健儿的雄姿与风采!


(1)根据语段内容,选出合适的下联。(     
上联:冬奥鸟巢紫云起
下联:______________
A.中华冬梦春意来        B.冬梦孕育春雨来
C.冬梦春色展风采        D.中华冬梦展雄姿
2022-02-17更新 | 5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学习《诫子书》之后,班级将围绕“俭文化”出一期板报,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板报小组整理了三份文字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俭文化·家训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既是长辈们护教导家族后人的训诫,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其中劝诫子女、兄弟、家人尊奉节俭、清廉、薄葬等内容的“俭文化”,是家训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家训中具有【甲】(蓬/篷)勃生命力和巨大感染力的内容。

古人认为“俭,立身之本也①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②首先,“俭”是求学与为人之本;其次,“俭”是培养君子品德的关键。三千多年来,先人以“俭”为美训示子孙,以“奢”为耻警戒后辈,使得传统美德中的“俭文化”,借助家训的形式【乙】绵(延/沿)流传,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护pì   育bǔ     B.护bì   育bǔ
C.护pì   育pǔ     D.护bì   育pǔ
(2)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篷        B.篷   沿     C.蓬        D.蓬   沿
(3)在①②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俭文化·文明

浪费还是节俭,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在现实生活中,                ,这些。。都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节俭,在于“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意识,在于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由此而言,我们要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要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


(4)请你在文中横线处,用“有些人……;有些人……”的句式补写加点词语“这些”指代的内容。
(5)对于插图中餐饮浪费的现象,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修辞或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落实“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可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践行才是正途。
B.用多点菜表达盛情的思想必须改正,否则等待人们的必将是追悔莫及。
C.大吃大喝就像洪水猛兽,如果不加制止,肯定会即刻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D.想想老一辈们忍饥挨饿受的那些苦,难道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不感到羞愧吗?

俭文化·发展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族,大到一个国家,我们要想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俭”。在当今社会,我们能否继承“俭文化”中的精髓,是关系到个人、家庭、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社会要汇聚合力,培养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于个人,要倡导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于家庭,从一箪一瓢做起,懂得珍惜;于商家,要倡导理性消费;于媒体,要积极宣传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6)语段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2.板报组准备把一副对联写在右下角作为结尾,横线处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治家有道克勤克俭,传
下联:处世无误,承文明之风。
A.①同甘共苦   ②美德之训B.①宜家宜国   ②美德之训
C.①宜家宜国   ②家训之德D.①同心同德   ②家训之德
3.请你为板报组选择一幅书法作品,并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答:我选择         ;理由       
5 . 学校开展“我们的动物邻居”主题学习活动,探讨动物与城市的关系。初一某班同学在研究了北京雨燕后,着手制作宣传手册。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查阅资料
1.阅读下面资料,完成小题。

从老北京口中的楼燕儿,到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福娃妮妮,北京雨燕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已经成为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特殊的生态符号。春夏之时,伴随着此起彼伏的     liáo)亮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

不同于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家燕,雨燕形体更大,翅膀狭长,单翼的长度几乎相当于体长的两倍,飞在天上就像挂了两把镰刀。雨燕的尾巴在飞行时总是收成一束,只有在需要调整方向时才打开。因此它飞得高,飞得远,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是鸟类中不折不扣的飞行家。每年8月初,雨燕迁徙到南非越冬,次年3月底,飞抵北京,繁殖育雏。雨燕年年往返,从不失约于北京的春天。

为什么会是北京?作为几朝几代的古老都城,北京有着高大的古建筑群。宫殿、城楼、箭楼中梁、檩、椽差交错,形成了一个挨一个的人造洞穴,护着雨燕。清晨日暮时分,大片雨燕倾巢而出,与飞檐翘角、雕梁画柱相映成趣,它们用飞翔的视角见证着这座城市的     cānɡ)桑变迁。


(1)依次在文段中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以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嘹亮     参(cān)差       庇(bì)护     苍桑
B. 瞭亮     参(cān)差       庇(pì)护     沧桑
C. 嘹亮     参(cēn)差       庇(bì)护     沧桑
D. 瞭亮     参(cēn)差       庇(pì)护     苍桑
(2)同学们就文段和课本中出现的“迁”字的意思展开了讨论,结合右图所示词典中给出的义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中“迁徙”指的是雨燕从北京飞往南非越冬,所以这里“迁”字的义项选①。
B.文段中“变迁”指的是北京城历史的变化转换,所以这里“迁”字的义项选②。
C.《纪念白求恩》中“见异思迁”是指有些同志经常到各处工作看见了不同事物,所以这里“迁”字的义项选①。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指王昌龄被贬到龙标这个地方,所以这里的“迁”字的义项选③。
(3)文段中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指东晋时两大显赫家族——以王导为主的王家和以谢安为主的谢家。刘义庆编写的《       》一书中就有谢家人咏雪的故事。
【任务二】探访实地
2.同学们跟随老师去往古建较多的什刹海地区,对北京雨燕的栖息地进行实地探访。请你完成小题。
(1)同学们发现一户大门上贴着一副与“燕”有关的残损对联,下列填补最恰当的一项是(     
长空①       ,身姿轻盈穿翠柳
天上月明,光色柔和②        
A.①舞燕       ②笼楼宇                              B.①燕舞       ②照琼楼
C.①舞燕       ②照琼楼                              D.①燕舞       ②笼楼宇
(2)同学们在探访时看到两块关于北京雨燕的宣传板,依次补充空缺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雨燕的危机

近20年来,有迹象显示,北京城区的雨燕数量明显减少,濒临消失。雨燕繁殖的场所越来越少是根本原因。出于文物保护目的,防止麻雀等鸟类粪便腐蚀漆面和木材,许多古建筑都在斗拱的空隙前安装了防雀网,这进一步了北京雨燕的生存空间。


北京雨燕的

加强对雨燕居所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对北京雨燕的生存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加雨燕的繁殖场所。如在公园湿地建设科学设计的雨燕塔,在现代化建筑外设置巢箱,进行人工招引,为北京雨燕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A.①适宜       ②压缩       ③保护                 B.①适宜       ②扩大     ③保护
C.①相宜       ②压缩       ③招引                 D.①相宜       ②扩大     ③招引
(3)几位同学在宣传栏的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的探访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学甲:“作为北京人,在充分了解了北京雨燕之后,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B. 同学乙:“清晨,雨燕倾巢而出,呼朋引伴,成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一道风景。”
C. 同学丙:“北京雨燕咄咄逼人,不时地会迎面俯冲而来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
D. 同学丁:“如何与北京雨燕和谐共生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吗?”
【任务三】制作手册
3.探访过后,同学们开始制作宣传手册。请你完成小题。
(1)结合本次学习活动的主题,请从下面两幅图案中选择一幅作为宣传手册的封面配图,并说明理由。


图一:篆书“燕”字。在历史上,北京也称“燕京”。


图二: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标识,由北京雨燕和天坛祈年殿的抽象图案组合而成。
我选择图     作为宣传手册封面,理由是:               
(2)同学化用《诗经》中的语句,结合走访感受,将“燕燕于飞,古都风韵”作为宣传手册的标题。请你用正楷字体将这个标题准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
2022-01-12更新 | 3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学校的“时空隧道”特刊正在组稿。请你加入编辑部,一起记录过往,展望未来。
任务一:设计卷首语。
1.请在语段横线处填写句子,第④空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卷首语

_____,不舍昼夜。”面对日夜奔流的江河,孔子慨叹时光易逝。

__________。”面对残夜将近,春意萌动,王湾在北固山下写下生命哲思。

此刻,你耳畔是否响起许多与时间相关的格言?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

此刻,你是否还会忆起其它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文?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_____

……

奋斗者的每一秒、每一个阶段都是进行时。铭记过去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荣光。在最好的年华,打开时间的最佳方式就是向着梦想奋力登攀。

2022,我们一起——用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让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任务二:编辑“致敬每一代人的拼搏”专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

10月16日,串联起1964年、2003年和2021年三个重要节点,标定出中国科技连攀高峰的清晰刻度,入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史册。三张“同一天”的《人民日报》号外,记录着一代代航天人紧握“接力棒”的决心和向艰难险阻发起冲锋的勇气。仰望星空,北斗环绕,嫦娥伴月,神舟起航,天舟穿梭;俯瞰大地,导航定位,遥感监测,卫星通信,电视直播……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强国路上几代中国航天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必然!岁月无声,奋斗有痕;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注:①[号外]报社在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欲向大众作迅速报道,所临时印发的新闻纸。因不在每日新闻纸的出版编号之内,故称号外。
2.依次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人(zǎi)   入(zǎi)B.人(zài)   入(zǎi)
C.人(zǎi)   入(zài)D.人(zài)   入(zài)
3.结合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接力棒”在这里的意思。
4.下面是一位同学看到三张号外后写下的一副对联。请你在对联横线处选填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①     宇宙,几代人追梦创造奇迹;
下联:问鼎苍穹,九万里飞天②     凯歌。
A.①浩瀚   ②雄壮B.①浩瀚   ②奏唱
C.①探索   ②奏唱D.①探索   ②雄壮

任务三:编辑“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专栏。
标题:

人物介绍:登山家夏伯渝没有双腿,却用43年时间向不可能发起挑战,终于在69岁登上珠峰。生活中也有高山层叠,历经拼搏与坚持,才会懂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标题:

人物介绍:菜场画家赵卫红,一边卖菜一边画画,还在西子湖畔举办了画展。“左手烟火,右手诗意”,坚持自己的热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标题:

人物介绍:农民院士朱有勇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研带动村民发展土豆产业,在两会现场推广澜沧土豆。他把论文写在大地,把人民放进心里,践行了一名农业专家的初心使命。

5.请你为三个图文故事分别选择对应的标题。
【甲】拼!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乙】帅!坚毅向前冲锋,登顶自信人生。
【丙】美!生活披在身上,手中紧握远方。
答:①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6.下面的语段是专栏的结语部分。请你帮助选出用词最恰当的一组(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1年,那些为梦想拼搏、为热爱奋斗的身影,总让我们眼眶湿润,心潮澎湃。梦想,从来无关年龄、起点和职业。没有的英雄,只有的凡人。为梦想奋斗过,为热爱拼搏过,你们就是“了不起”的人!
A.①神通广大   ②精益求精B.①神通广大   ②笃志前行
C.①从天而降   ②笃志前行D.①从天而降   ②精益求精

任务四:编辑“2022,我们北京见”专栏。

盼望着,盼望着,2022到了,北京冬奥的脚步近了。

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

相约北京,共享冬奥,一起向未来!

长信宫灯穿越时空,与冬奥火种相遇,

传递的是千年相承的信义;

中国书法融入冬奥会徽,

彰显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敦煌壁画中“飞天”飘带的轻盈,

与滑雪大跳台上腾跃的优美身姿,

一同演绎古今传奇。

“雪游龙”,助您风驰电掣;

“雪飞燕”,即将振翅高飞;

“雪如意”,祝您万事如意!

让我们相会双奥之城——

我们北京见!

7.北京冬奥,我们都是宣传志愿者。下列宣传语中成语或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京人民热情好客。您来到双奥之城,一定会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
B.北京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张开双臂,邀请各国朋友共赴一场冰雪之约。
C.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轻盈飘逸与首钢工业园区巨大高炉的质朴敦实大相径庭。
D.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宛若一条静卧的巨龙,等待一飞冲天的时刻。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正向人们发出盛情的邀约。请结合语段信息,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没有一个不……没有一个不……”两个句式中任选一个,为冰墩墩雪容融补写一条邀请信息。
2022-01-12更新 | 4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将中国文化经典元素与现代体育融合,是北京冬奥会徽章的设计理念之一。阅读下面这组以“上古神话”为主题的徽章图片,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


上面四枚徽章的图案出自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经典典故,分别讲述了女娲补天、_____、嫦娥奔月、____等动人的上古神话传说,于方寸之间向世界生动地展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校刊中设置了“中考疫情温馨提示”版块,下面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发热应急处置流程图”,请你依据流程图,补充完整横线处的文字介绍。
考生进入考点需进行体温测量。体温<37.3℃,正常考试。入考点时或考试过程中,若体温>37.3℃,。复测若体温<37.3℃,正常考试;体温>37.3℃,
2021-11-2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
9 . 学校开展“走进神圣殿堂——人民大会堂”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人民大会堂,小华撰写了活动手册的前言。阅读前言,完成各题。

人民大会堂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成于1959年,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建筑呈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东门迎面有12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从东门拾级而上,穿过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就来到大会堂的建筑主体部分。它由三部分构成:中部是宽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礼堂,北部是可以容纳五千座席的大型宴会厅,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楼。万人大礼堂是世界上最大的礼堂,整体为椭圆形,一层池座,两层挑台,能够纳万人同时开会。顶棚呈穹隆形,中央饰有红宝石般的巨型红色五角星灯,周围点缀有镏金的70道丽的光芒线和40个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人民大会堂有共和国殿堂之美誉。70多年来,它既是全国人民共商国是、国家举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一座历史丰碑。无数推动中国桑巨变的重大决策,在这里制定无数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外交活动,在这里展开。作为新中国最重要的建筑,人民大会堂像一个特殊的参与者,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人民的力量与中国奇迹。人民大会堂,以人民的名义,走过悠长岁月,芳华依旧。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矗”应读为“zhù”        B.“瑰“应读为“guì”
C.“容”应写为“融”       D.“苍”应写为“沧”
(2)下面对①②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        ② ,                       B.① ,        ② ;
C.① ,        ② ,                       D.① ;        ② ;
(3)同学们在词典中查到“是”的义项有:①直,正;②正确;③法则准则。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画横线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在这里的意思是(     )
【甲】国家的政治体制        【乙】国家做得正确的事        【丙】国家的大政方针
2.活动手册的封面需要配一幅图画。下面是国家邮政局于2009年发行的《人民大会堂》特种邮票,图案分别是人民大会堂东门和万人大礼堂。请从中选择一枚作为封面配图,并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
3.在活动手册介绍“会堂藏品”版块,小立写下了一段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人民大会堂,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这里的画作,有巍峨挺拔的井冈山,有平江远去的长江三峡,有激情奔涌的黄河……每一幅画卷,都是祖国最壮美的风景,都是画家对祖国饱含深情的赞歌。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面的近景是青绿山峦、苍松翠柏,远景是茫茫云海、冰山雪岭,长江和黄河横贯整个画面。画面右上方,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映照大地,左上方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江山如此多娇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面对这幅气势恢宏的画作,我们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毛泽东主席的词作《 》,感受着伟人的豪迈情怀。除国画外,书法也是人民大会堂收藏最多的艺术作品。悬挂在金色大厅的巨幅铁艺书法作品《中华颂》,每字径尺,大气磅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岸与自信,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1)文段中提到的毛泽东主席的词作是《________》,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正是以这首词为题材创作而成。
(2)下面是四位同学朗诵毛泽东主席这首词后的感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着画作中浩茫绵延的雪山,读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我感受到作者开阔的眼界和旷达的胸襟。
B.读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时,我仿佛看到远处的山峦在纷飞大雪中绵延起伏、奔腾跃动,充满活力。
C.读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时,再看画作中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沉静。
D.看着画作中雄伟的祖国山河,读到“江山如此多娇”时,我不禁心潮澎湃,自豪和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3)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张志和创作的《中华颂》镶嵌到重新装饰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墙壁上。下面是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体属于隶书,笔画灵动,收放自如。
B.字体属于楷书,线条匀净,体正势圆。
C.字体属于隶书,流动婉转,庄严大气。
D.字体属于楷书,笔法遒劲,正平俊朗。

《中华颂》(节选)

4.参观结束,同学们在活动手册留言区写下参观感言。下面留言中,词语或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甲:“参观人民大会堂,我的民族自豪感间不容发。它那宏伟的外观,气势非凡的造型,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和辛勤汗水。”
B.同学乙:“大会堂的庄严与辉煌绝不仅仅来自外观的美轮美奂,更来自它诞生的传奇和凝固在这里无数非同凡响的历史瞬间。”
C.同学丙:“在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过程中,专家们提出多种建筑方案,他们用聪明才智为新中国的政治殿堂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D.同学丁:“大会堂在国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它的每个台阶和廊柱都寄托着丰富的情感,每处走廊和厅室都诉说着辉煌的过往。”
2021-11-09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海底两万里》专区活动
《海底两万里》的“宣传海报我做主”活动邀请你参加投票。以下三幅图片,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幅作为《海底两万里》的宣传海报呢?请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我选择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8-03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