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陶渊明(365-42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7 道试题
1 . 阅读回答问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悄怆幽邃       邃:深
C.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送
D.石青糁之       糁:颜料

(2)以下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来此境/空前       言所闻/别匠心
B.为外人/说三       可百头/以身
C.势象形/地制宜       清风来/按辔
D.其境过/月明风       八分有/平淡无

(3)《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
【链接材料】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药师寺:地名。②舆夫:轿夫。③朴野:质朴土气。④吴语:吴地方言。

相似点

《桃花源记》

【链接材料】

周围环境优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_______

生活井然有序

________________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_____________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樵童牧竖相征逐


(4)【链接材料】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B.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C.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D.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5)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文言知识资料卡:或:①有的,有的人,有的事。②有时。③或者:或许。④同“惑”。
2023-10-31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各题
【甲】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甲诗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___(人名);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乙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乙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多用骈句,韵律和谐。
4.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景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1)__________________,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2)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2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谴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1.【甲】文是______朝代的“田园诗人”______(人名)的代表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寻所志(      )(2)老幼男女耕于田间(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
4.选出【乙】文画线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5.【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______的特点;作者虚构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了作者的____________社会理想;【乙】文记述的是沿途风光和民情世风,只是一些日常见闻之事,作者以小见大,从中可见当时社会的缩影,所以结尾画线处作者产生了______的思想感情。【甲】【乙】两段文字共同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的乡村生活图景。
2023-10-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毓秀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在班级举行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遂与外人间隔”中“间”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字里行B.黑白相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悟其理·丰富思想:《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清冷幽寂,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忧伤、落寞的心境。请你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选择一句合适的话来宽慰作者,并对诗句蕴含道理做批注。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其精·学以致用:在学习完这两篇文章后,小葵同学依据《桃花源记》写出了上联,请你根据《小石潭记》的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陶渊明入桃花源探理想之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     )       (2)如外人(     )
(3)其丈夫担粪灌园(     )       (4)自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余顾而慕
C.答之                                   老幼男女耘于田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3-10-18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____
(2)禾苗油油然       油油然:_________________
(3)骑步行       舍:_________________
(4)耘于田间       俱: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3.乙文结尾画线句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4.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3-10-1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视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春风挂帆,西视点苍如蓬莱、阆苑,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且点苍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飞流下洱河。而西崖之上,山麓之下,一郡居民咸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无一垅半亩无过水者,古未荒早,人不识桔槔。又四五月间,一亩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麦,名甸溪晴雨。其入城者,人家门扃院落,捍之即为塘,甃之即为井。谓之乐土,谁曰不然?余游行海内遍矣,惟醉心于是,欲作菟裘,弃人间而居之。

(节选自王士性《广志绎》)


【注】①点苍:点苍山,又名苍山、灵鹫山。②蓬莱、阆(làng)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桔(jié)槔(gāo):汲水工具。④扃(jiōng):关门。⑤甃(zhòu):用砖砌。⑥菟(tù)裘:指告老退隐之地。
1.【甲】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其林     穷:尽B.通人        才:仅仅、只
C.至其家     延:稍后D.欣然     规:打算,计划
3.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麦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麓之下,一郡居民咸聚焉。
5.【甲】文善用伏笔,请找出其中一处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忽逢桃花林”中一个“忽”字使节奏变快,引起读者对下文的好奇。
B.【乙】文“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一句通过描写作者所见积雪与山花争奇斗艳、山峦与河水互相比美的景象,展示了点苍山的优美风光。
C.【甲】文由近及远,读此文时而奇,时而喜,时而疑,时而惊,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乙】文由远及近,先远观,再近看,步步深入。
D.【甲】【乙】两文中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和点苍山都堪称一方“乐土”,使人心驰神往。
7.【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风光,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10-1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之:
(2)便还家:
(3)江北之俗:
(4)偶骑步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3.【甲】【乙】两个文段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其中,【甲】文中“鸡犬相闻”与【乙】文中“______”一句相照应;【乙】文中“有万物得所之意”与【甲】文中“_______”一句相照应。(请用原文回答)
4.【甲】【乙】两个文段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3-10-11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9 .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隐士。他的归隐生活如诗般有意境并耐人寻味。请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耍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奏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屋舍       (2)此中人
2.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_________,不再出去,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几句,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神秘气氛,为桃花源的出现做了铺垫。请摘抄下面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运用批注的形式对其进行赏析。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句:______
批注:______
4.“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如今,我们的生活祥和安宁,已初具“世外桃源”样貌。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方面谈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完善我们的现代“世外桃源”。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细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傻为亭字;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禅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彭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5.请用“/”标出文中划线语句的停顿处。(标三处)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6.如果去《小石潭记》和《右溪记》游览了一番,你发现二者具有多种相似之处,请概括介绍。
2023-10-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襄侯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10 . 五柳先生传(节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改)


【注】①造:往,到。②期:期望。③吝情:舍不得。④短褐:粗布短衣。⑤穿结:指衣服破烂。⑥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处。(标3处)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2023-10-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