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陶渊明(365-42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乙】

陶渊明传(节选)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曰:“我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注释】①弦歌:出任邑令。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丁】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②虽带郭:虽,虽然;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指城郭一带。③著花:开花。④报道:回答道。
1.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渊 明 少 有 高 趣 博 学 善 属 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往之__________        (2)富贵不能__________
(3)会郡遣督邮__________ (4)能为五斗米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4.请选出对【丁】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交代陆羽新家的位置很幽僻,要穿过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
B.颔联中的“篱边菊”“未著花”点明了初秋的季节特征,同时点明了陆羽的隐士身份。
C.后两联通过邻居的旁观直陈,呈现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
D.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接刻画了不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5.【丙诗】中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而是身处“__________”;【丁诗】中诗人寻访陆羽,其搬迁的新家位于“__________”,却未寻见。
6.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陶渊明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023-12-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和桃源诗序》宋·苏轼)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3.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_____(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4.请结合文章,谈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023-12-19更新 | 5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饮酒》中陶渊明居住在人世间,也如居深山幽谷,写出了心境与处境(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B.《春望》中杜甫用“草木深”写战争后都城乱草遍地的残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C.“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D.上面两首五言律诗,都写了眼前所见之景,抒发心中所感之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2)请比较分析“鸟”这个意象在两首诗歌中作用的不同。
2023-12-1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一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0.4) |

4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逆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溪行       缘:顺着   ②欲其林          穷:尽
B.①通人       才:仅仅   ②美池桑竹之   属:类
C.①答之       具:详细   ②便扶          向:先前的
D.①欣然规往   规:打算   太守             诣:到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祥的社会理想?
2023-12-06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5 .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魏学洢《核舟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答之             具:详细B.病终                    寻:不久
C.石青             糁:用颜料等涂上D.其两膝相             比:比较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家/两膝相比者B.不足外人道也/其名
C.箬篷覆/马千里者D.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启窗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才不知道有过汉朝,不管有没有魏晋。
B.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才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C.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不管有没有魏晋。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情感真挚,主旨明确。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核舟雕刻者的赞美。
B.两文的文体相同,线索明确。甲文以渔人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叙事,乙文按中、头、尾的顺序来介绍核舟。
C.两文善用写作手法。甲文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乙文的细节描写将核舟刻画得细致真切、形象逼真。
D.两文都具有现实意义。甲文激发人们建设美好家园,乙文引导人们对古代手工制造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2023-11-28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斜川并序(节选)

[东晋]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已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鲂(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未复有能与其_____________
长流 _________
③有爱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记其时日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郦道元《三峡》)
B.鲂鲤跃鳞将夕   相与步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不复乃嗟叹       可以师矣(《论语》)
D.山川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4)[甲][乙]两文都写了山水风景,但所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情感的不同之处。
2023-11-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 闻之,欣然____________        ②麻枲之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头/高可二黍B.中轩敞者舱/坻,为屿,为嵁,为岩
C.不知有汉/记之而去D.病终/向所志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4.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3-11-23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许多词语沿用至今,但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请参照示例再从文中找出这样的两个词语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示例:鲜美:新鲜美好。
(1)_______
(2)_______
2.以下关于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小溪、桃花林,山洞等均是为桃花源的出现作层层的渲染铺垫。
B.“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都是缘自本文的成语。
C.桃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了他们对渔人的不信任。
D.渔人“遂迷”和刘子骥“规往”,给桃源罩上了似真而幻的神秘色彩。
3.有人说,作者分别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社会风气等方面展示了一个人人向往的桃花源;也有人认为桃花源还有更多的美,比如它的神秘,它的封闭等等。假如按吸引力排序,你认为在陶渊明心中排第一位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相关内容阐释你的理由。
2023-11-1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9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哂:微笑。
(1)请解释下列画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___________
②问所从来,答之 具:_______________
③便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
④处处             志: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两文在叙事时都运用了描写方法,如【甲】文“_______________”一词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初见渔人时的神态;【乙】文中“___________”字描写了唐太宗听完大臣意见后的动作。
(4)【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异同?
2023-11-10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甲诗选自《______》,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中“寤寐”的意思是___。乙文的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C.“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出了桃花源中的人对外人的排斥。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写出了桃花源中任热情好客,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4.甲诗和乙文都表现古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甲诗描写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与追求,借此表现出当时人们对_______的向往;乙文塑造了美好的桃花源,表达对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2023-11-02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