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陶渊明(365-42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7 道试题
1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高峰入云,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______ , 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 , _____ ”两句写出诗人登高临远,又值黄昏,归思难收的愁绪。
(4)陶渊明《饮酒》中揭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原因的诗句:______ , ______
2024-01-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论魏晋_______   (2)寻所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章写刘子骥“欣然归往”“未果”,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创造“世外桃源”?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13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饮酒》的作者是东晋的______________
2.对《饮酒》一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024-01-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醉翁亭记(节选)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伯父君谟,号美髯须。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递一夕不能寝。盖无心与有意,相去适有间,凡事如此。

【注]①燕: 同“宴”。
1.【乙]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学____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溪而渔_____(2)偶______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D.(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4.【甲】诗【乙】文都出现了“喧”字。【甲】诗作者因“__________”而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现了作者______的心境;【乙】文通过宾客“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表现了太守___________的思想。
5.【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苏轼认为“望”不如“见”,用【丙】文的话说,“望”出于“_________”而“见”出于“___________”。【丙】文给我们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选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便扶向路,处处     寻向所
B.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C.不足外人道也            武陵人捕鱼
D.行数十步                  余人各延至其家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3.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选择一处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桃花源记》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一面美的镜子”,结合课文内容和背景,谈谈文中“美”与“丑”各表现在何处。
2024-01-11更新 | 4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2.学完本诗后,小靳有这样的疑问:“山气、飞鸟皆为‘望’中所得,诗人为何说‘悠然见南山’呢?”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诗阐述你的观点。
2024-01-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

仅二竹笼

张岱

明轩䡚由御史为按察使,清约自持,四时一布袍,常蔬食。约诸僚友,三日出俸市肉一斤,多不能堪。待故旧,惟一肉,或杀鸡,辄惊曰:轩廉使杀鸡待客矣后以都御史致仕。上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家,仅二竹笼,是汝乎?䡚顿首谢。

(节选自《夜航船》)

【注释】①致仕:辞去官职退休。②顿首:跪而头叩地。
1.[甲]诗的作者陶渊明是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划线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根据知识框中的文言知识,下列选项中可以合并解释的一项是(     
A.结庐B.白丁C.故旧D.辄惊
知识框:文言文中有同义复用的现象,指两个同义或近义词连用,如“起坐而喧哗者”中的“喧”与“哗”词义相近,“喧哗”可合并解释为“人声大而嘈杂”。4.下列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轩䡚廉使杀鸡等待客人了。
B.轩䡚廉使杀鸡招待客人了。
C.轩䡚派人杀鸡招待客人了。
D.轩䡚派人杀鸡等待客人了。
5.品读[甲]诗[乙]文中写景的句子,填写表格。
诗文写景句子所写景物景物动态
【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
【乙】文(1)苔痕、草色上、(3)

6.[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主人公都选择了朴素的生活,但原因各有不同。
[甲]诗体现了陶渊明(1)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追求。
[乙]文体现了刘禹锡(2)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丙]文则体现了轩䡚(3)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职业操守。
8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什么表达效果?
2.苏轼评陶渊明诗“癯而实腴”,即言陶诗看似简略而意蕴丰富。请任选诗中一处加以佐证(注意:不要与上一题重复)。
2024-01-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金湖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歌前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意,实是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处世哲理。
D.“欲辨已忘言”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023-12-3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饮酒(其五)》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自己虽然居住在尘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有自身居于僻静之地,内心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心境和热爱自然的情趣。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023-12-26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