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陶渊明(365-42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未世者何如战!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选自《墨池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亦以精力致者       云先避秦时乱
B.曰王羲之墨池者       有良田、美池、桑竹
C.今为州学               俨然
D.此其故迹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4.(1)甲文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世外桃源”,这是怎样的理想社会?请加以概括。
(2)乙文中王曦之的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呢?(答出2点即可)
2024-04-08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是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二: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帐篷。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B.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C.向所志      病终
D.忘路远近     水陆草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好幸福、安宁和睦的人间生活图景。
B.材料一中,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再写田园风光,文笔有波澜。
C.材料一笔法简洁却内涵丰富,“具言”“叹惋”“说如此”等可以体现文笔凝练又不失韵味。
D.材料二写作者游览的一段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描绘途中的风景,对桃林和岩石着墨较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
4.两篇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主旨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4-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过鸡笼山寻无隐寺

由上沙村过鸡笼山,忽流泉阻路不得进,有三五村童掘菌子于乱草中,探头而笑,似讶多人之至此者。

询以无隐路,对曰:“前途水大不可行,请返数武,南有小径,度岭可达。”从其言。度岭南行里许,渐觉竹树丛杂,四山环绕,径满绿茵,已无人迹,竹逸徘徊四顾曰似在斯而径不可辨,奈何?余蹲身细瞩,于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2)众喜曰:“若非君,则武陵源矣!”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②竹逸:僧人的名字。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忘路远近       石青糁(《核舟记》)
B.郡下       将复何(《诫子书》)
C.余蹲身细瞩       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得一门       蒙乃就学(《孙权劝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众喜曰:“若非君,则武陵源矣!”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竹逸徘徊四顾曰似在斯而径不可辨
4.【乙】文中的无隐寺与【甲】文中的武陵源的共同之处是:①______,分别用文中一个字概括渔人发现桃花源、沈复一行人发现无隐寺的心情:② 【甲】_______【乙】___
2024-04-07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缤纷:       (2)延:       (3)规: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你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2024-04-04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5 .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未。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迎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未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于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亟辈,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节选自苏轼《游沙湖》)

【注】①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②相(xiàng)田:看田地的好坏。相:察看. ③休将白发唱黄鸡: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 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
处处                         (                 )
谁道人生无再               (                )
2.下列语句加点的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B.阡陌交通
C.溪水西流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便还家                    余人各复至其家
B.此中人语                 余戏之
C.与同游清泉寺          问所从来。具答
D.一时异人也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髫”指儿童。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髫,因此“束发”一般指男子十五岁:“加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乙文“善医而聋”“遂往求疗”“余戏之”的三句话,很风趣,说明作者与庞安常的亲密关系。
C.乙文引歌抒情。这首词调名是《浣溪沙》,再现了作者遭受人生重大打击后不自悲、不气馁、不自暴自弃的进取精神。
D.甲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5.句子翻译。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6.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本二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不得返。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实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各噉数枚,饥止体充。复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新。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乃相谓曰:“此近人家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既还,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选自干宝《搜神记》,有删改)

[注]①跻险援葛:登上高险处,攀着葛藤。②噉:吃。③芜菁:植物名,块根可食。④胡麻:芝麻。⑤忻然:高兴的样子。⑥绛罗帐:用红色丝网做的帐子。⑦馔:饭食。⑧乡邑:这里指家乡。
(1)根据语境,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意思相同,“寻向所志”和“寻病终”的“寻”意思不同。
B.第③段中两个“具”意为“详细”,从中可以看出渔人为桃花源人答疑解惑非常尽心。
C.从“黄发垂髫”和“怡然自乐”看,这些老人虽白发稀疏、老态龙钟,但神情满足而愉悦。
D.“乃……无论……”既表现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之久,又传达出渔人对这种隔绝状态的惊异。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本一和文本二写的都是虚构的故事,但前者比后者更让人觉得真实,为什么?请从人物、情节等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奇遇,而思想境界却高下有别,请简要分析。
2024-04-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归隐后的第十二年,即417 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借“饮酒”的话题,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身处人境却不觉喧嚣的原因。
C.七、八句描绘南山清晨美景,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D.“真意”蕴含山水田园的自然之趣,也指人生真谛。
2.请简要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妙处。
2024-04-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野王二老者,不知何许人也。初,光武贰于更始,会关中扰乱,遣前将军邓禹西征,送之于道。既反因于野王猎路见二老者即禽。光武问曰:禽何向?并举手西指,言:此中多虎,臣每即禽,虎亦即臣,大王勿往也。光武曰:苟有其备,虎亦何患。父曰:何大王之谬邪! 昔汤即桀于鸣条,而大城于毫;武王亦即纣于牧野,而大城于郏鄏。彼二王者,其备非不深也。是以即人者,人亦即之,虽有其备,庸可忽乎!光武悟其旨,顾左右曰:此隐者也。将用之,辞而去,莫知所在。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便还家                 要:________                       (2)来问讯   咸:________
(3)前将军邓禹西征   _______                       (4)虎亦何   患: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反 因 于 野 王 猎 路见 二 老 者 即 禽。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彼二王者,其备非不深也。
4.【甲】【乙】两文中的“隐士”有何相同之处?
2024-04-0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阡陌交通 (      )                                    (2)便还家(      )     

(3)不为外人道也(      )                             (4)处处(      )

2.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024-04-0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A)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B)。”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C)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D),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缨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节选自《礼记·礼运》,有删减)

【注释】①苑:郁结。②缪:互相妨碍.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词语解释
增补法率妻子邑人妻子:____
借代法黄发垂髫垂髫:____
替换法悉如外人悉:____

2.请将“乃”“者”“也”“以”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D.(      )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
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请从乙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甲文首段中的桃源情景。
6.小语认为【乙】文所论及的“大顺”社会是【甲】文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请你说说两文中“大顺”的特点。
2024-04-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