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作答。
2.诗歌空缺处填入哪个词更符合诗人此时的心情,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临水       B.挑烛       C.舱中
2023-12-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

郑锡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馀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雁”这一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3 . 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

【唐】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柳絮。②斗:争夺。秾(nóng)华:繁盛艳丽的花朵。华,同“花”。典出《召南•何彼禯矣》:“何彼禳矣,唐棣之华。”占:具有。③濛(méng)濛:大雪弥漫,模糊不清的样子。④长恨:常常怨恨,总是怨恨。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乙诗中提及百花讨厌自己被风吹落,一个“长”字,极写百花对风恨之久、恨之深。
C.甲、乙两诗中,诗人都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月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情感。
D.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后两句都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杨花”,甲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乙诗托物言志,表明心迹。请分析乙诗中的“杨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1-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楚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河南穆公也,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注:①巃嵸(lónɡ zǒnɡ):高耸的样子。②濑乡九柱:濑乡的老子祠。③东阳八咏:东阳的八咏楼。④逶迤:从容悠闲的样子。⑤仲宣:文学家王粲,善诗赋。⑥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见到仙人驾鹤而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角落)B.上倚河汉,下江流(靠近)
C.下车而乱绳皆(道理)D.登车送远(有时)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B.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C.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D.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4.后人评述,同为“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此篇《黄鹤楼记》的立意要更胜一筹,请简要分析。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风尘,指安史之乱造成的连年战火。④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B.【甲】诗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色,但因诗人的心绪被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的色彩。
C.【乙】诗首联描写“望”之景,中间两联抒“望”之情,尾联点明“望”之方式与地点及“望”之忧虑。
D.【乙】诗中间四句由连年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暗含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
2.两首诗歌题目同为“野望”,都是由“望”之景触发“望”之情,但两诗情感不同。请你任选其一,分析诗歌抒发的情感。
2023-10-2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小宇:本诗除了借助桃花源来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小文:我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还表达了(1)______
老师:本诗第一句的“隔”字用得好,咱们来分析一下其表达效果。
小文:(2)__________
2023-10-1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楚江怀古(其一)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楚江:应指沅江。②微阳:夕阳。③广泽:指洞庭湖。④乱流:形容涌荡的江波。⑤云中君:神话传说中的云神。也兼指屈原《九歌·云中君》,借写屈原之事。⑥竟夕:通宵。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在现实与神话的诗意交融和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接中,完美和谐地完成了“怀古”的主题。
B.颔联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人;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C.“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写诗人站在木兰舟上观景,忽然听到了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鸣叫,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D.表达诗人遭贬后悲凉落寞的心境和远谪他乡的孤单离索的情怀。
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8 . 村 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yī):水的波纹。③腔:曲调。
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023-08-3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现存较早的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作者徘徊无依的心境。
B.颔联写树写山,侧重宏观描绘,树与山在夕阳余晖的晕染下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显出一派宁静的景象。
C.颈联中用“驱”“返”“带”“归”进行由远而近的动态描写,以静衬动,描绘了一幅牧人放牧归来的场景。
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别具一格。
2023-08-30更新 | 54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10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注释】①固:使……稳固。②浚:疏通。③在下:魏徵的自称。④明哲:聪明睿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⑤茂:茂盛。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源不深而流之远
②不念安思危
2.翻译句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魏征常谏唐太宗善听,明君遇名臣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请你补充一个明君和名臣的例子。
2023-08-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