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190 道试题

1 . 【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乙】诗内容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享受友情的乐趣:欣赏自然风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与朋友把酒谈论农事的乐趣。
C.【甲】诗“欲辨己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困顿、表达不清的状态。
D.两诗的相同点:都是表达热爱农村自然景色,喜爱乡居田园生活的感情。两诗的不同点:陶诗表现了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孟诗没有这种思想感情,主要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过故人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A.诗中赞美了山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这首诗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D.展现对村民勤劳俭朴品质的赞美。
2023-05-0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分层训练AB卷(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名校
2 . 默写。
(1)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制作“理想抱负”主题班会宣传海报,同学们要摘引两句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你建议选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2023-05-06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3 . 阅读古代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一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点出了小伙子所恋的就是那位在河边采荇菜的有着美好姿态的姑娘。
C.诗歌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以增加诗歌音韵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这首诗写的是小伙子对心上人思念、追求的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
2.说说这首诗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2023-05-06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黄鹤楼

崔颢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之意。
B.颔联紧承首联,这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尾联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发无限愁思之情。
2023-05-06更新 | 8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赴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B.颈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D.该诗是一首送别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人们广为流传,请从表达情感的角度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2023-05-05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困难(0.15) |
6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详细描写了秋天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的景象,作者感受到秋天到了,触景生情,为下文起相思做铺垫。
B.第二句的“欲”字表达的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心里涌起千愁万绪。
C.第三句诗人虽然担心自己的家书“说不尽”,但是还是封上信封,直到送信的人要走了,又觉得自己没有写好。
D.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
2.中唐时期,不少诗人通过叙写日常生活小事来抒发感情,请同学们试着对最后两句进行赏析。
2023-05-05更新 | 44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令洞庭湖浩瀚的湖水与岸齐平,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
B.颈联写无人引荐的苦衷,表达自己不甘心在太平盛世闲居无事天的心情。
C.尾联借“羡鱼”这句典故直接抒发了作者想要出来做一番事业的的愿望。
D.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过渡自然。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023-05-0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教研片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个传统意象都寄寓美好。起句平缓叙述,主人公涉江采莲的雅洁形象跃然纸上。
B.本诗第三、四句巧用设问,一句深沉的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自问自答,也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作铺垫。
C.此诗后四句,采用“悬想”手法,把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达到“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效果。
D.本诗是游子思乡之作,采用“思妇调”的“虚拟”方式,以故乡妻子的口吻,设想家室离思,表达了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之情。
2.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023-05-05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①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②长郊:广阔的郊野。③无涯:无边际。④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老,逝去。
1.下列对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日欲斜”“草色绿无涯”写出了草木凋零、春光已逝去的景象。
B.本诗与韩愈的《晚春》写的都是同一时节的景象,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C.本诗前两句描写景物,后两句抒发感情。
D.本诗所写的景,鲜艳,多姿多彩;所抒之情,明朗活泼而又意韵深厚。
2.结合全诗,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东吴冶铸之地,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②征虏亭:亭名,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刘孝标注引《丹阳记》:“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立此亭,因以名。” ③蔡洲: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④幕府:幕府山,因东晋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潮水满渚,落日斜照,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B.颔联“新草绿”与“旧烟青”描绘的画面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C.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点明题旨“朝代的兴亡更替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
D.尾联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典故《后庭花》之中,表达自己的忧愤之情。
2.下列对诗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B.颔联“新草绿”“旧烟青”凭吊历史陈迹,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见识。
C.“后庭花一曲”含蓄点题,诗歌首尾照应,这样使诗歌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感情更加强烈。
D.诗歌融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自然生发出千古兴亡之感,物是人非之慨。
2023-05-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