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92日,十三届全因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子121日起花行。该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举措,立法进程快,体现急用先行,是“小快灵”立法的重要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形式。

材料二   20221210日,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警方抓获一名买卖手机卡的嫌疑人宋某,经查实,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依法给子宋某行政拘留10日,没收违法所得1218元,并处10000元罚款,这是12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以来,山东省首例适用该法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


(1)你认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颁布与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
(2)请你对材料二中宋某说几句告诫他的话,你会怎样说呢?
(3)为了让同学们远离网络诈骗,请你写一份校园“反诈”宣传稿。(只写宣传稿的要点)
2023-03-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2 . 某校八年级学生小秦和所在班级围绕“社会生活与社会规则”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   设计方案

研学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教育方式。所谓研学,就是通过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体验。为此,八年级(1)班准备设计一个研学方案,方案框架如下:

研学方案
研学内容①(填写一种)。(例如:赏“变脸”——感受四川传统剧种之美,感受古老魔法与游戏的融合)
研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培养学生的兴届。
研学成果设计②(设计一种展示收获的具体形式)。

(1)请你选择一个领域,将以上研学方案补充完整。

活动二   辨析观点

小美与小景围绕网络生活展开讨论,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


(2)你赞同谁的观点?并简述原因。

活动三   分析案例

以下是小秦整理的案例:

20231012日,廖某使用手机拍摄群众信访视频,在拍摄过程中发表“交警打人”等造谣言论,随后通过互联网某平台发布视频,并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将视频进行转发传播,造成恶劣影响。最终,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3)从自由与规则的角度,谈谈廖某受到处罚的合理性。

活动四   鉴赏漫画

小组学习中小智分享了以下漫画: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漫画反映的现象。

活动五   解读策划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以下是小善为普及法律知识准备的策划书:

“成长之路与法相依”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活动方案
20231117日,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原党组书记王某受贿一案,王某单独或与他人共同非法收受上述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07.3198万元及分红30万元,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方案一开展“追根溯源”论文活动,让学生自选某则影响广泛的法律案例,就其不良影响进行探究,学会用一切手段不顾一切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方案二举行法律知识趣味短视频比赛,评选出内容积极向上的短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并推动其传播。

(5)活动背景中王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型的违法行为?并说明判断依据。
(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方案一、二是否可行,并给出理由。
2024-01-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3 . 材料一   2019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树立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各地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国家安全学习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二   2019年7月,于某未经核实,将自己道听途说的“交警查处违章时将电动车驾驶员吓死”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于某因虚构事件,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下图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示意图,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A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树立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3)请你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4)结合材料二,说说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应遵守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021-10-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材料一   当下“饭圈”(“饭圈”是一个网络用语,是明星粉丝圈子的简称。)乱象正侵蚀着青少年,“饭圈”互撕,甚至有粉丝为选秀“倒奶打榜”,非理性“饭圈”衍生的问题,已屡见不鲜。这些群体又以初中生追星的积极性最高。未成年人在网上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为艺人管理评论,转发动态,甚至不惜为所追艺人诽谤他人、相互攻击。从“刷黑词条”“控评”到攻击、造谣……。

材料二   2022年12月2日是第十一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日前,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即日起至2022年底,共同组织开展第十一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


(1)“饭圈”不是法外之地,追星也是同样要遵守规则。请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社会规则?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传播网络正能量?
(3)材料一中的未成年人认为他们在网上的做法是他们的自由。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正确吗?请简要阐述理由。
(4)某班级准备以“全国交通安全日”开展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以及活动形式。
2022-12-3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5 . 南京市某中学参加了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该校八年级二班的同学围绕“抵制网上不正之风”进行了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相关内容。


【确定主题】
(1)请你为此探究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深度分析】
(2)网络谣言危害社会稳定,我们该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自觉行动】
(3)调查结果显示,网络不健康内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八年级二班班委会打算以“合理利用网络”为主题,向学校学生发出一份倡议,请你写出倡议要点。

6 . 调研活动主题:铸牢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防火墙”。

【调研背景】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网络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

为进一步统计本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需要设计调查问卷。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你每周使用网络的天数是多少?

1.A1.7天B.4﹣6天C.1﹣3天D.不使用

2.……

(1)结合主题,仿照示例,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

【发现问题】

案例一   邓某在未取得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从他人处购买近百万条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并自行组织搭建、运营涉案平台,注册平台的卖家共200余人,非法买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95万余条。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的规定,判处邓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

案例二   原告张某10岁的女儿,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手机,在被告诱导下通过原告账户分4次共支付给被告5949.87元,遂诉至法院请求被告返还钱款。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判令被告返还原告5949.87元。


(2)任选一个案例,说明其中涉及哪种违法行为,并简述理由。

【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但部分未成年人仍会想方设法绕过限制,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出对策】

材料一   法律利剑回应社会发展需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的一大亮点是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相衔接,明确违反条例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

材料二   从源头避免用网误区,需要未成年人增强自控能力,自觉养成规范用网、安全用网、文明用网习惯。同时,提升自护技能。


(4)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铸牢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防火墙”。
2024-01-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7 . 2022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安全教育日。为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宣传普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某校开展以 “国家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   八年级(2)班组织大家搜集有关安全方面的新闻素材,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和分享,小李给大家分享了这则新闻:为增强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凝聚各界力量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澳门特区政府与澳门中联办2022年继续合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另外,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中联办还面向全溴中学生举行“国家安全”主题征文比赛,广大学生踊跃参与。


(1)为什么要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和“国家安全”主题征文比赛。

活动二   围绕网络安全,小张在交流中提醒大家,我们有权利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转载文章,但必须把握好自身的定位,以下这几种消息千万别发:政治敏感话题不发;所谓的内部资料不发;有关港澳台新闻在官方网站未发布前不发;军事资料不发;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不发;来源不明、疑似伪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视频不发;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转载文章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三   活动中善讲故事的小吉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陌生的微信用户主动联系政府公职人员唐某,自称记者,以需要新闻报道材料为由,表示如果其提供军工项目的照片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在这名境外间谍人员的指使下,唐某利用职务之便,多次进入敏感区域,拍摄大量军工项目的照片并传到境外。短短几个月,唐某因此获利超过9万元。大家纷纷谴责唐某行为的同时,准备写举报材料揭发唐某。


(3)请你帮助他们填写表格。
提交相关部门或拨打举报电话
提交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法律依据

2023-02-20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1)为学习和宣传材料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内容,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主题活动,请你帮忙拟定一个活动主题。
【学习模范】

2022年3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以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冲天鹏翅阔”表达了对顾诵芬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心有大我,赤诚报国,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倾尽心血的无限敬仰。

顾诵芬对年轻人充满期待:“中国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才,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2)顾诵芬院士的期待启示我们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善用网络】

2022年8月28日下午,第二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在天津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怀进鹏指出,广大师生是网络空间的主力军,是网络文明的建设者、创新者、维护者。


(3)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如何做一名网络文明的建设者、创新者、维护者?
2023-02-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网络新空间,参与需理性】
八年级决定组织开展“网络新空间,参与需理性”系列实践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材料一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图片:


材料二   12月24日22时许,郑家镇居民郑某某在个人抖音账号发布“完了,全完了,长武县确诊一例,泾阳县二例,还有旬邑县黑车拉回来一个阳性的,导致县城也封了”等疫情谣言,造成了群众恐慌和不良社会影响。郑某某在网络散布不实内容,涉嫌扰乱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被旬邑县公安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处罚。


(1)请你给以上三幅图片取一个共同的主题,并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如果你是一名校园小记者,请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为同学们合理利用网络写几点温馨提示。
2022-01-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0 . 【盘点新法新规,传递法治声音】

材料一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开始实施,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点提炼。(至少3点)

材料二   “叮咚、叮咚”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李强同学携带的手机发出了响亮的声音,破坏了课堂的纪律,影响了同学的学习,打乱了老师的讲课。老师走到他身旁,要求他将手机上交保管,李强拒绝上交。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

同学甲:老师真爱管闲事,我们的手机想带到哪就带到哪,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这是我们的权利。

同学乙: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可以使用手机,但不能把它带进课堂来呀。因为……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网络保护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2)请结合权利义务的相关知识,帮助同学乙续写理由。(至少两个不同角度)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公民应怎样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2023-07-18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