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A湖南女生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因激情澎湃的演讲遭一些网民粗俗无礼的网暴;开着拖拉机去西藏走红的开创者管管因黑粉持续半年的网暴最终服药自杀……2023年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和谣言事件,刺痛着人们的心,也对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造成挑战。

A近年来,公安部依法加大对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各重点网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防治机制,2023年公安部组织开展为期100天的净网专项行动,查处网络谣言案件4800余起,网暴案件110起,拦截清理涉网暴信息2.7万条,从严惩处施暴造谣者。

A整治网络暴力,需要政府、网络平台、网民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对肆意施暴者坚决亮剑。网站平台要切实履行网暴治理主体责任,引导网民严格遵规守法,广大网民要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4-01-3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2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近年来,网络违法犯罪频发,严重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全国各地对此高度重视,依法侦办查处一大批网络违法犯罪案件。

▲江苏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工作查明,犯罪嫌疑人季某某(网络主播)为吸粉引流、非法牟利,长期恶意辱骂多名其他主播,并多次编造“某主播与其他女性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等诽谤信息,导致相关人员多次发生线下冲突,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目前,季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组织全省中级、基层法院开展了28件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案件的集中宣判活动,66名被告人受到严惩。大多被告人因出租、出售“两卡”帮助电信网络犯罪行为人“支付结算”而触犯法律,还有部分被告人以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等手段骗取钱款,分别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1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罚金。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024-01-2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3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31123日,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接运第十批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335件相关遗物,从韩国抵达祖国。央视新闻等多家官方媒体平台同步直播。70多年前,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大家都沉浸在致敬军人、感恩奉献的氛围时,互联网上却有极个别用户发布诋毁、侮辱志愿军英烈的言论。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微博官方对相关违规内容予以清理,并对297个违规用户视程度予以禁言15天直至永久禁言的处置。

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这些年,随着触网冲浪经验不断丰富,法律法规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治理键盘侠网暴、规范自媒体言行等等,都有了日渐明晰的法律准绳。此前,罗某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抹黑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2024-01-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材料一   作为新兴的交易形态,网络交易因其快捷便利、形态多样等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但随之也滋生了售假欺诈、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乱象,一些线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如诈骗、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也逐渐转移到线上。

材料二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部分不负责任的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暴力言论。这种言论甚至会延伸至线下,对当事人现实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严重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甚至酿成不少悲剧。

材料三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面对网络乱象和网络暴力,法律一直在“出手”。必须认识到:信息时代,人人都有表达的自由,但并不代表可以在网络中无视法律。网暴者不管是躲进电脑、手机里,还是藏在昵称、头像后面“按键伤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让我们从每一次按键开始,把控自己的言论边界,共同打造一个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4-0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5 .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时代在召唤我们,理性使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认识神奇网络】忘带深圳通就坐不了公交车?不存在的!深圳通二维码已经上线,并接入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系统,坐公交车可以用微信二维码支付。今后,深圳市民购买全国交通一卡通持一张卡就能乘坐全国近200个城市的公共交通。


(1)由此可知网络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合理利用网络】仔细观察下图漫画《吸“里”大法》。



(2)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在网络生活中,如何给个人隐私上把锁?请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2024-01-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212月,江西省药监局联合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依法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我省将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等五类涉疫违法犯罪活动。

通告明确,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特别是退热、止咳、抗病毒等用于防治新冠肺炎相关药品和疫苗等,将依据刑法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妨害药品管理罪立案侦办。

通告指出,编造虚假的涉疫信息或者明知是虚假涉疫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站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将依据刑法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寻衅滋事罪立案侦办。

通告指出,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谋取暴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依据刑法规定,以非法经营罪立案依办。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共9分)
2024-01-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讯、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困扰。例如,手机使用某应用程序时,会有广告弹出,有的广告你必须耐着性子看完,有的广告甚至频繁出现。有报告显示,应用程序广告“关不掉”问题非常严重。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材料二   “眼见未必为实”“有图有视额不一定有真相”,这折射出当下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调查显示:短视频已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渠道,传播方式在革新,传谣手段在升级。20191月,国家网信办启动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促进网络生态空间更加清朗。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材料三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要,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3)有人说,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是对学生自由的限制。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8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寻亲男孩因网暴致死,高三学生因誓师大会上激情澎湃的发言遭到一些网民无故网暴,一些粗俗无礼的词语充斥着网络空间,众多虚假信息随意转发……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和谣言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也对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造成挑战。身处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社会,在享受多元表达的同时,每个人也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及网络谣言的实施者和受害者。

近年来,有关部门依法加大对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干预处置、宣传曝光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202211月,《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印发,各重点网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防治机制,截至20233月,有关部门拦截清理涉网络暴力信息2875万条,从严惩处施暴者、造谣者2.2万余个。

整治网络暴力,需要政府、网络平台、网民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常抓不懈,对肆意施暴者坚决亮剑。网站平台要切实履行网络暴力治理主体责任,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广大网民要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3-12-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结合材料,完成答题。

2023718日,以促进数实融合   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并正式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备受重视,网络法治建设逐步完善,网络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更趋完备,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有所进展,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3718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发布《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文如下:强国使命心头记,时代新人笃于行。向上向善共营造,上网用网要文明。善恶美丑知明辨,诚信友好永传承。传播中国好故事,抒写青春爱国情。个人信息防泄露,谣言蜚语莫轻听。适度上网防沉迷,饭圈乱象请绕行。远离污秽不炫富,谨防诈骗常提醒。与人为善拒网暴,守好底线不欺凌。线上新知勤学习,数字素养常提升。网络安全靠你我,共筑清朗好环境。

▲网络是信息化时代一个非常便捷的工具,网络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在网络上也发生了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青少年当中的犯罪人员因为沉湎于网络,或者受到网络黄色信息的侵蚀,作案甚至作大案,进行诈骗、抢劫的犯罪比例有所提升。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论: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3-11-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10 . 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攀升,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2022年,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提速,数字产业化成果显著,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因其传播迅速、煽动情绪等特点,给现实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了有效净化网络环境,推进网络生态治理,提升广大网民对网络谣言的辨别力,公安部网安局在前期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宣传周”活动,携手社会各界、互联网企业等,共同治理网络谣言,共筑清朗网上舆论环境。

20234月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惩处了一批借热点案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打击了一批造谣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相关违法行为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犯罪。截至20237月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2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23-11-2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八校联盟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