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情绪情感的知识回答问题。

春运,千年来中国人对回家的渴望从未改变,家是我们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情绪情感: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悲欢离合。

关注春运路上——探究情绪

2024年春运自1月26日开始至3月5日结束,共计40天。今年春运,探亲流、学生流、务工流、旅游流叠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提到春运,“几家欢喜几家忧”。买到票的人很高兴,满怀期待踏上回家路;没有买到票的伤心、忧愁,想尽一切办法要回家;堵在路上的人焦虑、烦躁,希望尽快回家……

感知春运烦恼——管理情绪

春运期间的交通拥堵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和烦躁,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改善心情。

首先,可以尝试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并小声哼唱,这有助于改善心情。另外,也可以利用堵车的时间来进行一些轻松的呼吸练习或者冥想,帮助放松身心。此外,可以在堵车时观看沿途美景来减轻压力。总的来说,辩证的看待春运烦恼,尝试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交通拥堵,也能使“坏”情绪得到改善。

了解春运历史——感悟情感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四十多年过去了,春运大军从刚开始的1亿人次,增长到了14.8亿人次,被誉为人类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我们每个人,都曾如水滴汇入大海一般,挤进那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中,疲惫与汗水交织,却只使得那颗思乡的心愈发滚烫。“不管怎样,一定要回家过年。”不管车票多贵,路途多远,不管你是衣锦还乡,还是一无所成,都得踏上回家的路。故土情节,是中国人最深层的基因。

(1)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春运路上旅客的情绪有哪些?
(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管理春运中的“坏”情绪?
(3)请你说说春运承载了中国人的什么情感?在生活中我们怎样传递这样美好的情感?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2 .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下列诗句主要表达对祖国情感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3 . 我们曾经错过了海洋,但我们不能再错过宇宙。正是抱着这种矢志报国的责任感,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
②我们参与社会事务离不开责任感
③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④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已于202341日施行,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之后制定的又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是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标志性立法。对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的是(     
A.黄河保护法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
B.黄河保护法的出台是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又一举措
C.黄河保护法的出台可以彻底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D.黄河保护法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江河保护的法治化
2.黄河保护法实施当天,郑州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张某某等五人在黄河河道禁采区范围内非法采砂一案。适用黄河保护法的“第一案”当庭宣判,张某某等五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四个月到七个月零十五天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同时,五名被告人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五年内禁止从事采砂活动。黄河保护法“第一案”启示我们(     
①黄河保护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②全社会应当树立法治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③该法仅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该法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5 . 2023年6月1日,重庆图书馆自发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邀请孩子们到图书馆探索数字阅读,提升阅读热情,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下列选项与材料体现的特殊保护一致的是(     
A.某中学认真学习教育部出台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并确保”五项管理”落到实处
B.沙坪坝区沙杨路居委会设置了专人专岗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C.公安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时,不得公开披露涉案未成年人的各项隐私
D.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加强了对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下列关于集体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A.只做自己分内的事→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B.做事情顾全大局→必然牺牲我们个体的利益→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C.同学之间求同存异→营造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班风→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D.确立集体共同目标→班级凝聚力马上增强了→成为全年级最美好的班级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充溢着旅人凄苦悲凉之情,“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抒发了伟人气势磅礴的豪迈之情。同样写秋,表达的意境却不同。这是因为(     
①情感与人们的想象力相关②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③情绪受周围环境影响且具有稳定性④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6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班级在排练合唱比赛时,小渝由于站位问题与同学们发生争执,生气地退出排练。化解这一冲突的合理路径是(     
①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化解冲突
②反思个人意愿与集体要求的合理性
③保持冷静,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反应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昨日更新 | 66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4月11日,一位网名叫“胖猫”的男子因感情问题在重庆跳江身亡,该事件随后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各种形式的信息和言论层出不穷。5月19日,重庆警方公布了对该事件的调查结果,回应了公众关心的疑问。请结合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案情回顾】

胖猫去世后,其姐姐刘某先后在网上公布了大量涉及其生前女友谭某的个人隐私信息,并且通过联系他人代写文案、购买流量等方式故意误导舆论。很快,谆某被贴上“捞女”标签,一度引发了“厌女”情绪。个别极端言论称“不把她逼跳江就是这届网友的失职”,更有不怀好意者扒出她及家人的信息表示要“重金悬赏”....谭某被部分网民取名“骗子捞女PUA大师”、被造谣被人殴打,并且有网民还号召给谭某支付宝进行一分钱转账,附带咒骂辱骂等留言,网络出现多起扬言悬赏,威胁谭某人身安全的言论,严重影响谭某正常生活,并造成网络空间秩序混乱。519日晚,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发布了警情通报。经依法调查,谭某和“胖猫”存在真实恋爱关系,和胖猫以真实身份交往两年多,谭某并非感情骗子。谭某并非借谈恋爱之名向脾猫索要钱财,双方经济上互有往来,不构成诈骗犯罪;“胖猫”姐姐并非单纯为弟弟讨公道,存在策划网暴等行为,“胖猫”姐姐刘某因曝光谭某个人隐私、导致谭某被网民攻击、辱骂并受到人身威胁。

【事件评论】

网络发展至今,网友们隔着屏幕驳歪理、献爱心,义气、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如今真相大白,大家才发现,因为不明真相,自己当初的好心竟汇聚成了网络暴力的汹涌“流量”。这“背刺”的痛感,我们也很无辜。

不是说围观者不能有正义感,但质疑的前提是知事实、懂边界,倘若只是泄愤式的道德审判,又与网暴何异?网络赋子人们自由表达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罔顾事实、无限口嗨。类似“胖猫”式悲剧,可以理性探讨,可以感性分析,但不能扭曲真相,任其沉沦为极端言论的温床。

(1)“面对网络舆论事件,是要流量,还是要真相?”请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2)为了避免“胖猫事件”再次发生,请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让互联网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最大增量”?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10 . 请你阅读下列两则材料,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依法参加审判忠实履行审判职责,廉洁诚信,秉公判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恩平市人民法院,74名新任人活动,民陪审员面向五星红旗,右拳紧握,庄严承诺。人民陪审员,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依法产生的,在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担任与法官一样的职责,负责对案件的案情了解和处理的公民。人民陪审员来自群众,从事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年龄、民族等也十分多样。对普通群众来讲,担任人民陪审员,既是一份光荣,更是一种责任,意义重大。

(1)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选任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弹窗广告,想弹就能弹吗?一位车主在正常的驾驶过程中,汽车导航显示屏上弹出了广告,遮挡了相关的导航信息,阻碍其正常驾驶,引发了交通事故。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便利服务,其本身属于商业化运营,需要将流量变现,广告是变现的途径之一,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所以,对弹窗广告不可一棒子打死,应依法加强监管,引导其步入正轨。2022930日开始施行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对弹窗广告进行了明确要求: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可一键关闭。

但车主维权仍存在法律空白,比如从多起弹窗事件中不难发现,推送的主体较为多元,包括汽车厂商、4S店、APP开发者等,推送者过于繁多,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读的情况,也会增加车主的选择负担。考虑到车载屏幕涉及驾驶安全的特殊性,相关的规范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具针对性。

(2)有人认为,解决弹窗广告推送问题重在合理设定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初中考四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