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71 道试题

1 . 新华社上海电:11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登上雪龙号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科考由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和天惠货轮3艘保障船组成,将建设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下图为我国五大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题。

1.12月22日0时,罗斯海新站国旗杆影朝向(     
A.西南方B.正北方C.西北方D.正南方
2.南极科考期间,我国五大南极科考站均(     
A.白昼时间先变长然后变短B.白昼长黑夜短
C.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有极昼现象
7日内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考摸底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2.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
7日内更新 | 9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

3 . 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     
A.土壤更贫瘠地区B.黄河两侧平原区
C.暖湿化加剧地区D.贺兰山高海拔区
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大量回流       ②政策支持与激励       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
④旺盛的市场需求       ⑤适宜的气候条件       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7日内更新 | 11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
4 . 清平镇的乡村振兴

材料一  清平镇位于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山区,目前当地居民约5000人,因磷矿储备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磷矿产业一直是清平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但清平镇先后经历了“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和“2010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传统支柱产业遭到重创,加之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后,清平镇禁止开采矿产,开发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转型。2020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揭牌,清平镇走出了一条从"产业转型”到"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  图1为清平镇简图,图2为清平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位置图。

(1)影响清平镇村庄分布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信息,推测清平镇不同年份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变化,选择2007、2009和2011年各年份的正确排序(       )(单选)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①②

(3)分析清平镇2010年泥石流成因,需要使用的资料有(       )(单选)
①气象资料   ②地质地貌   ③居民点位置
④野生动物栖息地位置   ⑤灾前灾后遥感影像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②④

(4)保障清平镇耕地面积不会减少的对策有(       )(不定项)
A.推广矿区复耕B.实行退耕还林
C.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D.进行陡坡开垦

(5)推断近年来清平镇产业变化趋势:第二产业________,第三产业________
(6)大都市对周边地区有很大影响,分析成都市发展对清平镇人口结构的积极影响与原因。
(7)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清平镇设立入口,说明该举措对清平镇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
2024-06-15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高考地理真题(网络回忆版)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下图)是我国南沙群岛西北部的一座珊瑚礁。受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该地区的珊瑚礁存在明显的二元地质结构(表层为全新世松散珊瑚礁沉积物,下层为更新世以前已成岩的礁灰岩)。近年来,我国在该礁的西南部修建了人工岛。受盛行风的影响,人工岛周围沉积物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

(1)简述人工岛建在永暑礁西南部的原因。
(2)说明该地珊瑚礁二元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3)比较A、B两地沉积物渗透性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024-06-15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6 . 海水温度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皆存在显著差异,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叫做温跃层。下图为大西洋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大西洋海水温度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深度下高纬度海域垂直差异最大
B.不同纬度海域水平差异大致相同
C.不同纬度海域温跃层的深度大致相同
D.南温带海域水平差异大于北温带
2.水深3千米内,造成大西洋热带海域水温垂直变化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底地形差异B.表层海水运动
C.太阳辐射差异D.海水蒸发差异
2024-06-15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县域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下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站点海拔(m)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土壤冻结天数(天)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66322.82769741
77621.235210356
110619.655412064
121019.2599126103
185416.580214485
1.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     
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
2.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积雪深度B.风力大小C.冬季气温D.太阳辐射
3.L谷地所在的山脉最可能是(     
A.贺兰山脉B.长白山脉C.横断山脉D.天山山脉
2024-06-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8 . 近年来,在自然和人文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耕地利用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下表示意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地区代表作物主要特征
泰国、印度橡胶近30%的新增橡胶种植因来自占用耕地,严重削减水稻产量。同时橡胶树因耗水量巨大威胁水资源安全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榈油棕榈种植园日前占据全世界10%的永久耕地,过去30年快速扩张,成为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巴西H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促使H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占大量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咖啡、可可、桉树利用耕地种植经济作物以消除贫困,但从中长期来看会影响水土资源条件,导致这些地难以重新种植粮食作物,

1.表中H作物最可能是(     
A.甘蔗B.玉米C.甜菜D.茶树
2.导致表中国家或地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土壤肥力C.剩余劳动力D.耕地产出效益
3.为缓解耕地非粮化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表中国家或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强国际合作,租赁海外耕地
B.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C.调整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消费
D.加快耕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
2024-06-1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两假企业”是指落户于东北乡镇地区并以每年春种和秋忙时期为企业“两栖”型员工各放一个月假的经营模式运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两栖就业”是指东北地区农民利用农闲的时间就近务工,农忙时在家务农的一种亦工亦农的兼业性就业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乡镇地区发展“两假企业”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一年两熟”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粮食产量大④工业基础完善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2.“两栖就业”会造成东北地区种植业(     
A.播种面积减少B.产值快速提升C.结构趋于稳定D.机械化水平提升
3.符合“两假企业+两栖就业”模式实现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的是(     
A.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B.加强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
C.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乡镇地区劳务输出
2024-06-15更新 | 35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卷
10 . 根据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较大、叶面积较大。近年来,青藏高原发生了大规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丛)向草地扩张,对生长季的地表昼夜温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下图)。

(1)描述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
(2)从热量收支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白天地表温度的影响。
(3)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加剧还是减缓青藏高原气候变暖?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024-06-15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高考仿真模拟(三)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