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图2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     
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
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
2.影响带状村落主轴线和骨架形成的主导因子是(     
A.河和田B.河和路C.路和居D.路和田
3.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     
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
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型是指一条河流的形态,能反映所在流域的自然环境时空变化特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河床平面形态及其演变规律可将河型分为顺直(微弯)型、弯曲型、分汊型三种。河型转化是指由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各种河流类型间的相互转变过程。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嫩江是黑龙江支流松花江的北源。图1为嫩江上游河型转化模式示意、图2为嫩江上游流域示意。

(1)描述河段Ⅱ的河型特征。
(2)指出影响河段I向河段Ⅱ河型转化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河段Ⅱ到河段Ⅲ的河型演变过程。

3 . 广州人习惯将珠江称为海,古代遗留下来的“称江为海”的用法也体现在地名上,如海珠区、天河区的海心沙、番禺区的海新村、海傍村、白云区的海口村等,图为广州市行政区划局部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海心沙”地名最为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A.气候B.地貌C.水文D.土壤
2.广州地名中“称江为海”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河网密布,江海互相连通B.概念不清,对海认知不足
C.海陆变迁,陆地向海推进D.紧邻海洋,河水的盐度大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太湖流域地势低平,吴淞江为其主要入海通道。伴随海平面升高,太湖其它入海口淤塞,吴淞江河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沿岸洪涝多发,虽排水受阻但仍是太湖排水主要通道。明朝以来,受海平面下降、吴淞江支流黄浦的疏浚和出海口位置改变的影响,吴淞江反而成为黄浦江的一级支流,“江浦易位”为今天上海城市发展与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图1为目前黄浦江水系图,图2为黄浦江形成前后吴淞江水系变化示意图。

(1)分析北宋时期吴淞江排水受阻的原因。
(2)说明“江浦易位”的原因。
(3)简述“江浦易位”对上海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4-06-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浙江沿海某河口沙滩外侧海域为淤泥质海床,海床与沙滩之间泥沙掺混的过渡带存在泥化分界点,其位置季节变化明显。近年来,该泥化分界点有向岸移动趋势。下图为浙江沿海某河口沙滩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泥化分界点位置的季节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向海下移、冬季向岸上溯B.夏季与冬季均向岸上溯
C.冬季向海下移、夏季向岸上溯D.夏季与冬季均向海下移
2.导致近年该河口沙滩泥化分界点向岸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沿岸植被破坏B.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
2024-05-16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南麓,是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下游河谷底部平坦开阔,水中沙洲不断变换形态和位置,水流分汊,水系犹如姑娘的发辫一般,形成辫状水系。下图为拉萨河辫状水系景观图。

(1)说出图中景观位于拉萨河下游的理由。
(2)简述拉萨河中沙洲不断变换形态和位置的过程。
(3)解释拉萨河辫状水系的形态特征对河谷耕地的影响。
2024-05-1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友谊县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一)

7 . 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的鄂温克族人曾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形成一种移动的生态迁移聚落。这种聚落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称为“乌力楞”。“乌力楞”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获品平均分配等制度。图示意鄂温克族人生存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力楞”选址主要考虑当地的(     
A.地形和水源B.气候和土壤C.军事和交通D.政治和文化
2.“乌力楞”蕴含的地域文化有利于鄂温克族人(     
①稳定食物来源②抵御野兽侵袭③适应气候变化④开垦肥沃土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1更新 | 695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二)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结合图(b)信息,请论证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2024-04-17更新 | 131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易贡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地处断裂带上,区域峡谷深切,山高坡陡,高海拔地区多冰川,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并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易贡藏布江一帕隆藏布江河道形态变化明显,同时对川藏公路的正常通行带来严重干扰。有专家指出,减少泥石流影响,有两种方案,一是在现有河道构筑导流坝、拦石坝等,二是修建隧道避开泥石流影响。图示意易贡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的地理位置。

(1)分析该区域泥石流夏季多发的原因。
(2)说出该区域泥石流发生后易贡藏布江一帕隆藏布江河道形态可能发生的变化。
(3)与方案二相比,指出方案一的优点。
2024-03-29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仿真模拟卷(四)地理试题

10 .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2.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A.河流流向不变B.气候趋于湿润C.海拔高度增加D.内流区面积增大
3.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A.持续增强B.先增强后减弱C.持续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2024-03-27更新 | 1142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