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石林位于天山山脉西段,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最广的砾岩石林景观区(下图)。该地石林节理发育,经长期的地质变迁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变,逐渐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型。研究表明,天山石林岩层由砾岩、黄土、亚粘土沉积而成,且富含海生生物化石。石林东侧是尤尔都斯盆地,开都河从尤尔都斯盆地穿过,流域内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河床底层存在永久性冻土。

(1)指出天山石林与云南路南石林的岩石和地貌类型的差异。
(2)请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天山石林的形成过程。
(3)分析冻土对开都河中下游曲流形成的作用。

2 . 构造运动和地势差异会影响水系重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原断裂带和黄河交汇区域,受到断裂带附近的强烈挤压,老虎山隆升。地貌勘测表明,老虎山东段南侧R3水系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但老虎山的隆升并不是水系转向的主要原因。R1、R2两河的源头海拔相近。图1和图2示意研究区域的山河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与R2河流域相比,R1河流域(     
A.流域面积较广大B.干流纵比降较大
C.构造运动较强烈D.冰川作用较显著
2.导致R3水系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的主要原因是(     
A.R1溯源切穿山岭速率快于老虎山隆升速率
B.老虎山隆升导致流域地势转变为南高北低
C.地势变缓使R3河流侧蚀加重导致河道拐弯
D.冰川大量消融形成洪涝使R3河流溃决改道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测地理试题

3 . 75万年前,古长江和古川江以黄陵背斜为分水岭(图)。在此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古长江溯源切穿黄陵背斜、袭夺古川江,且古金沙江南流受阻,改向东流,逐渐形成现今的长江干流。距今约1万年,受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云梦泽和彭蠡泽两大通江湖泊形成。距今约3O00年,云梦泽和彭蠡泽逐渐消亡,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通江湖泊随之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现象中,最适于佐证“古长江和古川江以黄陵背斜为分水岭”的是(     
A.背斜以东沉积物物质成分的垂直差异B.背斜以东沉积物粒径大小的水平差异
C.背斜以西沉积物物质成分的垂直差异D.背斜以西沉积物粒径大小的水平差异
2.距今约1万年,两大通江湖泊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①长江中游平原地壳抬升②长江中游平原地壳沉降③海平面下降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推测云梦泽和彭蠡泽消亡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上游来水量减少B.地壳和海平面趋于稳定
C.泥沙淤积,湖泊沼泽化严重D.人类围湖造田活动加剧
2024-06-03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联考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的阴山山前发育有大面积古湖相(湖泊环境)沉积。研究表明,该区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较为剧烈的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图示意古湖区某地层剖面沉积序列,其中ka表示千年

(1)判断该古湖最近一次消失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2)分别从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古湖最近一次消失的原因。
(3)指出距今130~54ka期间古湖流域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024-05-21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一地质考察队在法国西部某沼泽地区(左图)考察,在A、B、C三个采样点各拍了一张照片。右图示意三个采样点拍摄的照片。

请将甲、乙、丙三张照片与A、B、C三个采样点进行对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024-05-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三模)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河网密集。由于通航条件优越,渡船是明清时期该地区重要的交通工具。下图示意不同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津渡(水陆交通运输的接驳点)分布。

简述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津渡分布特征的变化,并说明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4-05-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联考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7 . 《天下郡国利病书》称:“(苏南沿海)治水莫急于开浦,开浦莫急于置闸……江海之潮,日两涨落。……潮上则闭,潮退即启……外水不入,则泥沙不淤于闸内……水有泄而无入,闸内之地尽获稼穑之利。”文中“浦”指小河进入大河的河口,“开浦”指治理河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修建水坝比,当地选择设置水闸以利于(     
A.引水灌溉B.船只进出C.预防咸潮D.提高水位
2.该区域河道沉积泥沙主要来自(     
A.两岸农田B.上游山区C.洋流挟沙D.潮汐挟沙
3.与水闸启闭时间相关性最大的是(     
A.月相变化B.月亮升落C.昼夜交替D.季节变化
2024-05-1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多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处,周边高山环绕。形成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是一个淡水湖,构造运动使原来流向黄河的河流堵塞,形成倒淌河,湖水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后期因气候变化,青海湖湖面发生升降,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下左图示意青海湖滩坝的分布,下右图为“近1.8万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青海湖的形成和变化,简要还原青海湖湖水性质演化的过程。
(2)与图示②时期相比,说明④时期形成的滩坝规模特征。
(3)请从滩坝的走向、砂砾磨圆度和分选性等角度,说明多条滩坝的特点。
(4)在多条滩坝的形成过程中,分析青海湖湖岸线的变迁。
2024-04-24更新 | 633次组卷 | 9卷引用:卷B-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福建专用)

9 . 三角洲的岸线变化是判断流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图为2002、2022年某河口三角洲等深线分布图,①②③④分别为四个观测点。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丁字坝修建的目的是(     
A.阻挡泥沙北移B.减弱海浪侵蚀C.增强沿岸堆积D.打造人工海港
2.关于图中四个观测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①点水下坡度最大B.2002年之后②点侵蚀显著
C.2022年③点海面流速最快D.2002年④点海域深度最浅
3.关于该区域方框内两段海岸线变迁差异的成因,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上游筑坝拦沙,泥沙来源少B.北侧流速较快,沉积作用弱
C.河口河道摆动,沉积差异大D.南侧风小浪低,侵蚀强度弱
2024-04-17更新 | 548次组卷 | 6卷引用:卷A-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福建专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结合图(b)信息,请论证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2024-04-17更新 | 130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