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锁坝是横亘在河床位置,枯水期拦截阻挡河水,洪水时产生溢流的人工坝体。1999年冬季,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了提高松花江干流的通航能力,在河道某处设计修建了一座锁坝。下面为该河道示意图。

(1)在图中用□绘出锁坝合适位置并说出理由。
(2)推测锁坝修建以后汊道的演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 . 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下面左图示意滇池流域,右图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疏浚海口河对滇池流域的影响是(     
A.滇池汇水面积增大B.滇池泥沙淤积增多
C.柴河三角洲面积增大D.柴河入湖水量增加
2.人们在柴河下游开挖沟渠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B.灌溉C.水运D.养殖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马莱博湖湖区广阔、俯视呈漏斗状(如下图),海拔约500m。刚果河流出马莱博湖后,经长达350km的瀑布群河段,在河口处冲入大西洋。下图示意马莱博湖到入海口河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莱博湖漏斗状形态对下游河段的主要影响是(     
A.稳定径流B.加快流速C.抬高河床D.增加曲流
2.推断刚果河在河口处塑造的地貌是(     
A.水下沙坝B.水下三角洲C.海底峡谷D.海蚀陡崖
7日内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海平面的升降会对河流河床的形态、沉积物粒径大小等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长江古河道地质剖面图,其中约65m以下沉积物为末次盛冰期(第四纪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最寒冷时期)时沉积,沉积时气候总体转暖;约65m40m的沉积物为晚冰期(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结束时期)时河床沉积;约40m以上沉积物为晚冰期之后沉积。古深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附近基岩断裂发育。

(1)说明图中古深槽呈“狭窄陡峭”状的主要原因。
(2)古深槽沉积了粗砂层、卵砾石层、砾砂层,按自下而上顺序说出各沉积层名称。
(3)在不考虑构造运动的前提下,推测晚冰期以来海平面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图1)有民谚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眼难睁,大风活埋人。”这里的风沙不仅给磴口县带来危害,还对黄河造成了巨大威胁。黄河磴口县河段泥沙淤积严重,并逐步形成了地上河,二十一世纪初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在磴口县建设冬春季应急分洪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并于2011年建成。

(1)说明黄河磴口县河段泥沙淤积严重的原因。
(2)图2示意图中AB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3)综述磴口县政府积极响应应急分洪区建设的原因。
2024-06-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湖北省西部利川市的清江上游(总落差1070米)曾以小青垭复背斜内分水岭,分为利川盆地水系和恩施盆地水系,后被小青垭复背斜之下形成的腾龙洞地下径流贯通,两大水系发生袭夺。现在腾龙洞的部分顶部出现坍塌并通往地面,形成透光窗口——天窗(图2d)。图1为清江上游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a-c为利川盆地水系和恩施盆地水系袭夺过程示意图。

(1)指出恩施盆地水系与利川盆地水系的袭夺关系,并说明其袭夺过程。
(2)据图2d推测,未来腾龙洞顶部连续坍塌后地貌和径流类型的变化。
2024-06-02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形成之前,中上游地区发育着多个相互独立的内流水系。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发育大量冰川,为黄河的贯通奠定水动力基础,加上中游局地河流的溯源侵蚀,在晚更新世时期,黄河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后东流入海,形成了现代黄河水系格局。古三门湖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示意古三门湖的位置。

(1)简述青藏高原隆起对黄河贯通古湖所起的水动力作用。
(2)在下图中绘制古三门湖湖盆甲—乙段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示意图,并推测其变化的原因。

8 .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河中游河谷地带的吉仁台沟口遗址、我国201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一个规格较高、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考古发现:古人在此生活和进行生产的时间距今约36003000年,房屋随时间推移有由大到小、由讲究到简陋的演变规律,是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图示意该遗址所在喀什河河谷段的地质、地形横向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T2阶地及其上覆砾石层和黄土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黄土堆积   砾石堆积   阶地发育
B.砾石堆积   黄土堆积   阶地发育
C.砾石堆积   阶地发育   黄土堆积
D.阶地发育   砾石堆积   黄土堆积
2.推测吉仁台沟口遗址可能位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3.推测该遗址“房屋随时间推移由大到小、由讲究到简陋”反映的生产方式转变是(     
A.由原始的采猎农业向定居种植业转变
B.由定居种植业向兼放养型畜牧业转变
C.由圈养型畜牧业向放养型畜牧业转变
D.由放养型畜牧业向游牧型畜牧业转变
2024-05-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四模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敦煌郡六县位于河西走廊,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址选择。主要河流对区域绿洲格局及城镇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图1示意汉代敦煌郡六县城址位置,图2示意昌马冲积扇河流水系与古城址的分布。

(1)分析图示古城遗址适宜建城的自然条件。
(2)从水系的角度,简析四道沟古城建城条件较差的原因。
2024-05-3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初期阿尔金山强烈抬升之后,十余条河流汇集于罗布泊洼地,形成古水系,并在山脉北麓发育巨厚洪积扇。随着洪积扇不断发育,以及古水系东部系列低矮山地(大、小红山等)影响,古水系区域地势格局改变,使水系逐渐向东侧偏转迁移,如今大部分洪积扇已被沙漠所覆盖。调研发现:洪积扇北缘分布有一条海拔约为840m的细条状湖相沉积带,自西向东延续至92°39'E附近后被流沙覆盖。下图示意阿尔金山北麓现代水系及其相关地理要素分布。

(1)说明自第四纪以来古水系逐渐向东侧偏转迁移的原因。
(2)研究发现:罗布泊、阿奇克谷地、哈拉齐在第四纪早期曾经通过水体连通。请基于调研资料,说明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2024-05-29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