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2)蛇曲A(如图所示)新建了一个村落,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
(3)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趋稳,推测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
2024-02-2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江沿岸多为深切峡谷地貌,其中一段比较特殊,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图左)。该江段两侧支流受地形、地质、冰川影响大型泥石流、滑坡多发。图右示意该区域受冰川影响大型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1)从冰川影响的角度说明帕隆藏布江两侧支流多发泥石流的基础条件。
(2)推测松散物质补给区谷地形态的变化趋势。
(3)说明图示帕隆藏布江河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的形成过程。
2023-02-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近百年来(     
A.北航道航行条件好于南航道B.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淤浅
C.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围湖造田B.流域内降水强度减小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D.流量增大,输沙力增强
2023-01-17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地貌。

材料二下图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


材料三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下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比较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出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过程。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形成的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下左图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下右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分别描述甲、乙两处河谷形态特点,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说明丙处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判断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6 . 图I为北半球某河段早期示意图;图II示意1600年—1900年该河流弯曲段南岸陆地某固定点与河岸距离变化趋势。该时期内河流弯曲段经历了河道逐渐弯曲到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该河流弯曲段南岸陆地固定点与河岸距离变化趋势的河岸可能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弯曲段①②河岸之间河流的横向环流表层水流自南向北流动
B.下蚀主要发生在弯曲河道的凹岸,使河道弯曲度加大
C.山区河流落差大侧向侵蚀显著,易形成牛轭湖
D.流水侵蚀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的现象属于溯源侵蚀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其中包括河道迁移、泥沙来源变化、人为因素等。黄河在历史时期频繁发生河道变迁,1855年黄河北归以后,其南徙期间在江苏北部塑造的三角洲成为废三角洲。自此以后,苏北沿岸再无大河汇入,并经历了大规模冲淤演变过程,图5示意1986年和2018年苏北沿岸5米等深线的位置。近年来,由于受到滩涂围垦、海沙采挖等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岸线冲淤状况变化明显。


       
(1)依据等深线变化,判断苏北沿岸冲淤分布特点及泥沙运移方向。
(2)推测苏北沿岸冲淤平衡分界点位置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分别说明滩涂围垦和采挖海沙对海岸冲淤变化的影响。

8 . 下图示意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P、Q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B.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C.Q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D.Q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洪峰流量大D.河床高
3.1958年7月和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花园口所在河段冲淤作用依次表现为(     
A.淤积作用、淤积作用B.冲刷作用、冲刷作用
C.淤积作用、冲刷作用D.冲刷作用、淤积作用
2022-12-25更新 | 5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下图)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板块挤压而成的;在该盆地内发育的常流河R向东通过垭口(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后气候转暖,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而R河流量却呈减少趋势并逐渐演变成季节性河流;同期,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降水量为120--300毫米,沙丘广泛发育。

(1)简析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原因。
(2)说明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垭口处沙丘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所起的作用
(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2023-04-24更新 | 535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



(1)说出图示区域高原面因流水侵蚀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2)简述气候对图示区域悬崖演变的影响。
(3)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说明分水岭式悬崖Ⅱ未来的演化趋势。
2023-03-25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