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与乡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22 道试题

1 . 淮河生态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为主,林地为辅。下表为199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西南山区用地结构占比百分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
199074.87.18.84.25.1
200051.339.70.33.65.1
201047.638.15.63.55.2
202045.340.55.43.55.3
1.1990~2020年该地区用地结构变化显著,最有可能的是(     
A.生态退耕B.退耕还草C.围湖造田D.快速城镇化
2.为保障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粮食安全,该地区需坚持的措施是(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障粮食高产
C.持续修复自然植被,巩固生态屏障D.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控制城市规模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2 .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各区县之间出现职住分离现象,表现为工作区睡城两种状态。通过计算城市各地区相对就业人数与相对常住人数之比(也称作昼夜人口比)可直观反映地区的职住分离情况。下图为北京市2005~2021年部分区县昼夜人口比值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5年以来,“睡城”趋势最明显的是(     
A.东城区B.海淀区C.昌平区D.门头沟区
2.下列事项中,会进一步加剧北京职住分离状况的是(     
A.疏解核心区的非首都功能B.适度下调核心区的高房价
C.延缓周边区县的产业升级D.改善周边区县的基础设施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3 . “工业上楼就是将传统单层铺开的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层楼层的垂直化空间形态,让企业在大厦楼宇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活动,是一种新型产业空间模式。20世纪50年代,迫于土地紧缺和工业扩张的压力,香港将部分工业搬上高楼,形成工业大厦。目前,深圳、上海、武汉、杭州等多个大城市陆续推出工业上楼计划。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50年代,香港搬上高楼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的是(     
A.纺织服装B.船舶制造C.芯片设计D.木材加工
2.目前,国内多个大城市推行工业上楼带来的影响是(     
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②改善城市拥堵交通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④加大企业竞争强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茅台镇地处赤水河畔,酿酒历史悠久。1991—2006年各类酒厂迅速扩张,茅台镇以沿河扩展为主。2007年当地提出工业组团战略,形成“一主三副”的四大酒厂片区,组团迅速发展,工业区填充于小镇内部。近年来,茅台镇整体建设速度偏快,中小酒厂多,但部分已经闲置。空间格局变化导致建成区对生态空间的侵占加剧,生态环境人工化和农业土地工业化严重威胁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下图示意茅台镇的空间格局。

(1)简述茅台镇早期沿河扩展的原因。
(2)推测茅台镇酒厂片区的主要产业类型。
(3)分析茅台镇工业组团的兴起对提高当地空间承载力的益处。
(4)为茅台镇整治“生态环境人工化和农业土地工业化”提出合理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巅峰之作,其确立、发展、营造与绿色空间息息相关。为营造市域绿色空间格局,筹备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北京中轴线贯彻“引山林(生态保护),营森林(为城市提供经济林产品),塑园林(围绕历史皇家公园塑造城市园林),通脉林(沟通城市文物节点组成的文脉)”的发展理念(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中轴线绿色空间中,最可能为城市提供观赏花卉、苗木产品的是(     
A.引山林B.塑园林C.通脉林D.营森林
2.下列关于北京中轴线绿色空间的开发方向中,最合适的是(     
A.引山林——防风固沙B.塑园林——交通枢纽
C.通脉林——休闲农庄D.营森林——水源建设

6 . 根据不同等级聚落之间的联系,可以将广东省分为城区型.近郊型、远郊型三类聚落体系。珠三角地区以城区型聚落体系为主,近年来,其聚落数量逐渐减少。下图示意城区型、近郊型、远郊型三类聚落体系的空间结构与联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省形成三类聚落体系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中心聚落的辐射能力B.各级聚落的产业分工
C.聚落之间的交通联系D.边缘聚落的数量规模
2.远郊型聚落体系能形成乡村集群化发展格局,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乡村(     
A.等级较高B.位置偏僻C.设施齐全D.收入较低
3.推测珠三角地区城区型聚落体系中的聚落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为(     
A.土地治理B.环境保护C.产业转移D.聚落合并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

材料二  随着我国城市(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人口和产业的活动带来了不小的碳排放。我国在2015年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在之后做出实际的减排行动,在后续几年继续实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

 

区域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往往有极强的“虹吸效应”,简述其发生“虹吸效应”的优势条件,并指出“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

8 . 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近年来增长缓慢,2022年人口净流出7.65万人,下图为2010~2023年广州市常住人口和GDP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     
A.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B.城市经济发展下滑
C.受人口调控政策影响D.居住环境质量下降
2.目前,针对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推迟职工退休年龄B.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
C.降低人才落户门槛D.解除生育政策限制
昨日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百校联考高三5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9 . 随着城市空间加速扩张,远郊区得到快速发展,其功能的复合性、完善性使之具备城市特性,形成新城、新区等类城市体,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后郊区化。上海正逐步进入后郊区化阶段,图为“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围。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上海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演变阶段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
B.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
C.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活属性
D.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
2.与近郊区相比,上海市远郊区更易成为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主要原因是(     
A.对周边城市辐射更强B.生产成本低廉
C.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D.劳动力数量多

10 . 武汉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其铁路基础设施不断织密,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下表为武汉市2013-2021FAI(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GDP90511007010906119131341014847162231561617717
FAI162190256356428432438336484
占比(%1.81.92.33.03.22.92.72.22.7

1.关于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FAI持续增长B.FAI占比先增加后减少
C.FAI大致与GDP呈正相关D.FAI大致与GDP呈负相关
2.武汉加快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便利居民生活出行B.加剧中心城区环境污染
C.促进武汉经济发展,扩大周边城市差距D.市内通勤距离不断缩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