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某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三种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将三种元素填入相应位置_______

H

C


I.探究分别与水反应的情况。
实验①切一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将其投入盛有水(含酚酞)的烧杯中。观察到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烧杯内溶液变红。
2.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
A.             B.             C.
3.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微粒是_______
A.             B.             C.
实验②分别取一小段镁条和铝条,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加入水,再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到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有同学提出实验②的设计存在问题,故对实验②作如下调整:
实验③另取镁条和铝条,分别用砂纸打磨去除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后,再进行以上实验操作并加热。观察到:未加热时,反应现象均不明显;加热后镁条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变红;加热后与水反应现象仍不明显。
4.实验②的设计中未考虑到的因素是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_______
A.             B.
6.除反应物自身性质外,上述实验还验证了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有关。
Ⅱ.比较碱性的强弱。
实验④在试管中加入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溶液至过量,边加边振荡。观察到试管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全部溶解。
实验⑤在试管中加入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溶液至过量,边加边振荡。观察到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7.写出由实验④、⑤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得出的结论。

实验序号

现象

结论

出现白色沉淀

的碱性比

沉淀全部溶解

_______

出现白色沉淀

_______

沉淀不溶解

无酸性

8.综上实验可知,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_______
A.             B.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 调研卷
2 . (1)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中_______
A.放出热量             B.吸收热量             C.发生化学变化
(2)上述转变过程中,微粒间的距离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 调研卷
3 . C和是同主族元素,下列事实能说明两者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_______
A.沸点:             B.相对原子质量:             C.酸性: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 调研卷
4 . 分子中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_______

A.             B.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 调研卷
5 . 碳元素有三种核素中的“14”是指_______
A.的中子数             B.的质量数             C.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 调研卷
6 . 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盐。
Ⅰ.某学生使用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数据如图2:
   

i.向反应器中加入溶液,逐滴滴加 的盐酸溶液。
ii.向反应器中加入溶液,逐滴滴加一定体积的 的盐酸溶液。
(1)若用无水碳酸钠来配制溶液,需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上称取___________无水碳酸钠。
(2)配制上述溶液用到的“容量瓶”是___________。
A.B.C.D.

(3)定容操作时:沿着玻璃棒向容量瓶中加水至___________处,改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盖好瓶塞,颠倒摇匀。
(4)实验i中,当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开始发生反应,压力传感器前 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结合离子方程式用文字表述原因___________
(5)实验ii为实验i的对照实验,根据图2信息,反应器中加入 溶液,其体积和浓度对应数值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
A.40、0.4       B.20、0.4       C.20、0.2
(6)利用如图3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物质甲的为___________

a.       B.NaHCO3
Ⅱ.如图4所示,此装置可用来制备并验证其还原性,填写下列空白:

(7)检验反应后圆底烧瓶中是否有生成所需试剂为___________
(8)实验完毕,B瓶中产生,为验证其还原性,打开b处止水夹,充入一段时间空气,此时B瓶中发生的反应为(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
2024-02-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7 . 某小组同学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过程现象结论
向NaBr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红棕色氧化性:Cl2>Br2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氧化性:Cl2>I2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1)实验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②的现象是_______
(2)综合实验①②③,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上述递变规律。_______
(3)实验中加入CCl4萃取的目的是_______;CCl4可以作为萃取剂的原因是_______
2024-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调研卷化学试题
8 .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氧原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
(2)某元素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在上图相应位置填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
(3)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
B.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D.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2024-01-13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调研卷化学试题
9 . 苏打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物质。下列区分这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用砂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
B.在玻璃杯中分别加入两种适量样品,再加入等量的白醋,产生气泡更快的是小苏打
C.先将两种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D.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
10 . 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的Na2O2粉末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并振荡,有气泡产生,最终溶液褪色
B.向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Na2O2粉末,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溶液pH不变,溶液中Na+数目不变
C.将足量的Na2O2投入到盛有FeCl22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最终沉淀呈红褐色
D.Na2O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臭氧的相同,但与SO2、活性炭的漂白原理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