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的其他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NH3)4]SO4可通过CuSO4溶液与过量氨水作用得到
B.铁锈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Fe2O3·nH2O
C.钙单质可以从TiCl4中置换出Ti
D.可用H2还原MgO制备单质Mg
2020-06-15更新 | 2892次组卷 | 12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1月选考(学考)化学试题
13-14高三上·福建泉州·期末
2 .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 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了
B.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或氨气
C.该反应中NH4CuS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该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为酸性又表现氧化性
2020-10-07更新 | 133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3 . 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碱式碳酸铜),“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转化:铜“铜绿”。说法正确的是
A.“铜绿”属于盐B.乙可能为氧化铜
C.④一定为复分解反应D.⑤一定为置换反应
2020-10-07更新 | 67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一必修第一册(苏教2019版)专题1 B 素养拓展区
4 . 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战国• “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5 . 有一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8.32g,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溶液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为0.1molB.无色气体的质量为0.2g
C.反应消耗的H2SO4物质的量为0.15molD.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7.0g
2020-09-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6 . 出土的古代铜制品上往往覆盖着一层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下列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盐溶液有毒
B.Cu2(OH)2CO3中铜的化合价为+1
C.硫酸铜常用来配制农药,如波尔多液
D.铜属于重金属,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使用铜器皿比较安全
2020-04-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7 .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①......高奴县出脂.....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试扫其烟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②“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脂水”指石油
B.①中的“烟”指石油中含碳个数较多的烃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现象
C.②中制得胆矾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D.②中“久之亦化为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2020-04-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顺德区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8 . C和CuO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物有Cu、、CO、。将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气体,生成沉淀的质量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单质Cu的质量为
B.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碳
C.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总质量为
D.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
2020-02-0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夯基提能2020届高三化学选择题对题专练——化学计算中的常见方法和应用(提升练)
9 .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Cu2+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待无明显变化后,向所得液体中加入适量乙醇。对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滴入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中先出现蓝色沉淀,后沉淀变成白色
B.滴入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中先出现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C.实验过程中有蓝色CuSO4•5H2O晶体产生
D.滴加乙醇后溶液变成深蓝色
2020-05-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0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10 . 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介绍了历史文化知识,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文物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朝·《竹林七贤与启荣期》砖画的砖块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C.清·乾隆“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中的红色窑变釉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氧化铜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