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根据实验目的,下列有关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
A比较金属活动性溶液构成原电池装置若Mg片上冒气泡,证明活动性:
B探究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溶液中存在反应:(黄色),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若溶液变为黄色,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探究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取上层溶液滴加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常温下向表面积相同的铁片上分别滴加的硫酸溶液若相同时间内的硫酸中产生的气泡多,说明浓度越大,速率越快
A.AB.BC.CD.D
2023-12-20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A试管中依次加入3mL乙醇2mL浓硫酸、2mL乙酸及沸石后连接好装置并加热饱和碳酸钠液面上出现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有酯类物质生成
B液体和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相同条件下水解程度:
C室温下,将溶液和稀混合溶液变浑浊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
D溶液中加入5滴溶液溶液由橙色变黄色减小,平衡向减小的方向移动
A.AB.BC.CD.D
2023-05-15更新 | 564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题11-15
3 . 镁条投入盐酸时,快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投入热水时,其表面会附着微量气泡。受此启发,某兴趣小组对Mg与NaHCO3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向7.5 mL1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长3cm的镁条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I.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
(1)经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有H2,实验室检验H2的方法为_______
(2)小组成员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有CO2,并对此进行了如下实验(图1、图2中曲线②均为对应加入镁条的数据):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
2分别称取两份6.0 mL 1 mo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塑料瓶中(其中一个加入0.1g镁条),塞紧CO2气体传感器,采集数据,各重复实验1次,得到图1所示曲线
3分别称取两份30.0 mL 1 mo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烧杯中(其中一个加入1.1g镁条),插入pH传感器,搅拌并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曲线

图1中曲线②对应的CO2含量逐渐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结合实验3解释,随着时间推移,图1中曲线②的数值低于曲线①的原因为_______
II.探究Mg与NaHCO3溶液反应比与热水反应快的原因。
小组成员推测可能是溶液中的Na+或HCO加快了该反应的发生,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4向_______溶液中加入长3 cm的镁条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3)结合实验1和4,可知溶液中的HCO加快了反应的发生。
①实验4中横线处内容为_______
②查阅文献可知,Mg(OH)2质地致密,MgCO3质地疏松,请结合必要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HCO能加快该反应的原因为_______
III.探究固体浑浊物的组成。
文献显示,固体浑浊物为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不同方案,测定混合物组成。
(4)甲同学借助下图装置(可重复选用),通过测定固体热分解产物水及二氧化碳的质量,测定其组成。按照该方案,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编号)。


(5)乙同学只测定了固体浑浊物在热分解前后的质量分别为3.42 g和2.00g,据此计算出固体浑浊物中n[Mg(OH)2]:n[MgCO3]=_______
2022-04-09更新 | 114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一模)化学试题
4 . 进入实验室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老师指挥或者不听课的同学就容易做错这一题。下列实验设计或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水溶液中,K2Cr2O7存在以下平衡:Cr2O+H2OCrO+2H+,加入2-3滴NaOH溶液,溶液变黄
②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混合等体积、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一支放在热水中,另一支放在冰水中,观察出现浑浊的先后
③[Cu(H2O)4]2+(蓝色)+4C1-[CuCl4]2-(黄色)+4H2H>0,升高温度,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
④把装有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平衡球一端置于冷水,一端置于热水中,置于冷水中的颜色更深
⑤实验室用足量的Zn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加入几滴CuSO4溶液,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不变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⑤D.①②④
2021-05-25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题11-15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河北·模拟预测
5 . 次氯酸仅存在于溶液中,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漂白作用。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次氯酸溶液。
实验1:与水反应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制备装置、装置B中的冷却装置未画出),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为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并用水吸收制备次氯酸溶液。
已知:极易溶于水;的沸点为3.8 ℃,42 ℃以上可分解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用浓盐酸和漂白粉制备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A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装置B中反应生成8.7 g ,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总数为___________(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4)装置C中使用棕色圆底烧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2: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
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滤液即为较浓的HClO溶液。
(5)实验2能得到较浓HClO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实验2所得滤液中HClO的浓度比饱和氯水中HClO浓度大___________
2022-03-24更新 | 8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新高考测评卷(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