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别为,其中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速率常数,反应③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测得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012345
0.1600.1130.0800.0560.0400.0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若增大容器容积,平衡时Y的产率增大
C.若,平衡时
D.若升高温度,平衡时减小
2 . 镁条投入盐酸时,快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投入热水时,其表面会附着微量气泡。受此启发,某兴趣小组对Mg与NaHCO3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向7.5 mL1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长3cm的镁条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I.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
(1)经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有H2,实验室检验H2的方法为_______
(2)小组成员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有CO2,并对此进行了如下实验(图1、图2中曲线②均为对应加入镁条的数据):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
2分别称取两份6.0 mL 1 mo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塑料瓶中(其中一个加入0.1g镁条),塞紧CO2气体传感器,采集数据,各重复实验1次,得到图1所示曲线
3分别称取两份30.0 mL 1 mo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烧杯中(其中一个加入1.1g镁条),插入pH传感器,搅拌并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曲线

图1中曲线②对应的CO2含量逐渐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结合实验3解释,随着时间推移,图1中曲线②的数值低于曲线①的原因为_______
II.探究Mg与NaHCO3溶液反应比与热水反应快的原因。
小组成员推测可能是溶液中的Na+或HCO加快了该反应的发生,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4向_______溶液中加入长3 cm的镁条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3)结合实验1和4,可知溶液中的HCO加快了反应的发生。
①实验4中横线处内容为_______
②查阅文献可知,Mg(OH)2质地致密,MgCO3质地疏松,请结合必要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HCO能加快该反应的原因为_______
III.探究固体浑浊物的组成。
文献显示,固体浑浊物为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不同方案,测定混合物组成。
(4)甲同学借助下图装置(可重复选用),通过测定固体热分解产物水及二氧化碳的质量,测定其组成。按照该方案,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编号)。


(5)乙同学只测定了固体浑浊物在热分解前后的质量分别为3.42 g和2.00g,据此计算出固体浑浊物中n[Mg(OH)2]:n[MgCO3]=_______
2022-04-09更新 | 1138次组卷 | 7卷引用:化学-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
3 . 钯催化剂(主要成分为,还含少量铁、铜等元素)在使用过程中,易被氧化为难溶于酸的而失活。一种从废钯催化剂中回收海绵钯的工艺流程如图。

(1)“还原i”加入甲酸的目的是还原_______(填化学式)。
(2)“酸浸”过程:
①从绿色化学要求出发,酸浸液应选择_______(填标号)。
A.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混合)       B.盐酸和       C.盐酸和
②温度、固液比对浸取率的影响如图,则“酸浸”的最佳条件为_______

(3)“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①“离子交换”流出液中阳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淋洗液需保持小于2的原因是_______
(4)“沉钯”过程钯元素主要发生如下转化:(稀溶液)(稀溶液)(沉淀)。“沉钯”的目的是_______
(5)“还原ii”中产生无毒无害气体。由生成海绵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