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是_________溶液。
(5)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2 .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
乙醇-117.078.00.79
乙酸16.6117.91.05
乙酸乙酯-83.677.50.90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2 mL浓硫酸、3 mL乙醇(含18O)和2 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
3~5 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1)配制①中混合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
C.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从仪器_______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4)该同学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下表:
实验乙醇(mL)乙酸(mL)乙酸乙酯(mL)
221.33
321.57
42x
521.76
231.55

表中数据x的范围是_________;实验①②⑤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 .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吸水剂。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020-05-01更新 | 17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乙酸乙酯的制取和分离进行了实验探究。

【制备】下列是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装置中长导管的主要作用除导气外,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
【分离】锥形瓶中得到的产物是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为了分离该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流程:

(3)试剂a是_______,试剂b是_______;操作Ⅰ是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稀硫酸             ②饱和Na2CO3溶液             ③蒸馏       ④分液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B.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为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加液顺序通常如下:淀粉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
C.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加热,将导气管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以便于除去乙醇和乙酸
D.等质量的甲醛、乙酸、葡萄糖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2020-04-26更新 | 442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6 . 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等杂质,如图所示是提纯乙酸乙酯的操作流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a为NaOH溶液B.操作①为萃取
C.操作②和③均为蒸馏D.无水碳酸钾的主要作用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7 . 以下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请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用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导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加入2~3块碎瓷片;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a.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13-14高三·江西·阶段练习
8 . 苯甲酸乙酯()的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有芳香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CH3CH2OH+H2O
已知: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相关有机物的性质如表所示。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颜色及状态沸点/℃密度/(
苯甲酸122无色鳞片状或针状晶体2491.2659
苯甲酸乙酯150无色澄清液体212.61.05
乙醇46无色澄清液体78.30.7893
环己烷84无色澄清液体80.70.78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苯甲酸,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置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的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5mL                      B.50mL                       C.100mL                    D.250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加热蒸馏的温度为________(填序号)。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4)步骤③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的加入量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可得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
9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B.向试管a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C.乙酸与乙醇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乙酸乙酯小于
D.试管b中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10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乙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在试管a中应加几块碎瓷片以防止试管a中的液体在加热时发生暴沸
D.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b中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