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某小组利用一定浓度溶液制备,再用氧化,并检验氧化产物。
Ⅰ.制备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发生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1)甲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装置中,用粘合剂将制成团,放在多孔塑料片上,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开活塞,经长颈漏斗向试管中缓慢加入3%溶液至___________,欲使反应停止,关闭活塞即可,此时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丙装置中盛装3%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丙装置可用于制备较多,催化剂铂丝可上下移动。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内压强过大,安全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此时可以将铂丝抽离溶液,还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
(4)丙装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b.可通过调节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c.与乙装置相比,产物中的含量高、杂质种类少
Ⅱ.氧化
该小组同学设计的氧化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省略)

   

(5)①在图中方框内补全干燥装置和干燥剂___________
②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Ⅲ.检验产物
(6)为检验上述实验收集到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已知:a.乙醛的结构简式为
b.乙醛的官能团为醛基(),常温下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序号检验试剂和反应条件现象结论
酸性溶液紫色褪去产物含有乙醛
新制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产物含有乙醛
微红色含酚酞的溶液微红色褪去产物可能含有乙酸
实验①~③中的结论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6-0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为探究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发现所有实验过程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不考虑空气对反应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实验产生的气体均为混合物
B.③和④中生成的气体成分可能相同
C.②中红棕色气体全部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产生
D.①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 . 向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滴加溶液时的实验现象加热浑浊液时的实验现象
溶液0.05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有较多气泡生成
0.005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有少量气泡生成
0.0005未见浑浊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了反应: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
4 . 硫酸盐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某校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Ⅰ.硫酸钙主要用作吸湿剂、干燥剂、增稠剂等。兴趣小组同学对一氧化碳与硫酸钙的反应进行探究。
(1)甲同学利用在400~500℃脱水制取无水;利用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CO、并制备纯净、干燥的CO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B、C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甲同学制得的无水和CO进行反应,并用下列装置检验气态产物中有生成。

①上述装置(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C→_______
②若E中溶液褪色,则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能证明有生成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
(3)丙同学取乙同学实验后G装置中的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产生少量气体,将气体通入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可验证CO与在高温下还发生了一个副反应,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胆矾具有催吐、祛腐、解毒等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情况不同。取5.00g该晶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4)113℃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硫酸铜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铜缺乏症、沙眼以及长期依靠静脉营养的患者。
(1)若以Cu为原料制取CuSO4,考虑节约原料、经济、技术和环保等因素,下列路线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选项)
A.B.
C.D.
(2)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
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①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
③若将E中溶液换成少量稀的,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A装置试管中溶液没有明显蓝色,证明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冷却后,将_______沿杯壁缓缓倒入盛有_______中,边倒边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⑤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Cu2S。产生Cu2S的反应为,则有_______
⑥为测定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250.0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加入足量KI溶液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的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Na2S2O3溶液25.00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6.4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_______(已知:)。
6 .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Ca( NO3)2溶液的反应。
I.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制备SO2,然后将SO2通入C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M产生。

(1)固体a是_______(写名称) 。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3)配制1mol·L-1Ca(NO3)2溶液时所用蒸馏水必须除去溶解的氧气,除氧方法是_______
II.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白色沉淀M可能为CaSO3或CaSO4也可能是二者混合物。(查阅资料得知:CaSO4微溶于水;Ca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探究白色沉淀M的成分。反应后将装置C中物质转移到烧杯中静置,利用倾析法倾倒出上层清液,抽滤,洗涤得到沉淀M。取沉淀M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I,充分反应,发现沉淀部分溶解。由此可知白色沉淀M含有CaSO3
(4)适合利用倾析法将下列物质与水分离的是_______
A.易沉淀固体B.胶状物质C.大颗粒沉淀D.絮状物质
(5)取加入过量稀HCl静置后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沉淀M中含有CaSO3,则所加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
实验三:探究SO的产生途径,将SO2分别缓慢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无氧CaCl2 溶液、有氧CaCl2溶液、无氧Ca( 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溶液的pH ,结果表明:①无氧CaCl2溶液中无沉淀,其它两溶液中均有沉淀;②三种溶液均呈酸性,其中无氧CaCl2溶液酸性最弱,有氧CaCl2溶液酸性最强。
(6)有氧CaCl2溶液中通入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7)从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对SO2氧化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填O2或NO),其理由是_______
7 . 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分别探究NO与铜粉、Na2O2的反应。

已知:①NO与Na2O2可发生反应2NO+Na2O2 =2NaNO2
②NO、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
③在溶液中存在平衡FeSO4+NOFe(NO)SO4(棕色)
I.关闭K3,打开K2,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
(1)反应开始前,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水,其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F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装置H中收集的气体为N2_______(填化学式)。
Ⅱ.关闭K2,打开K3,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并制备NaNO2
(4)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
(5)若省略装置C,则进入装置G中的气体除N2、NO外,可能还有NO2_____(填化学式)。
(6)测定反应后装置E中NaNO2的含量。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O可将MnO还原为Mn2+,为测定样品中亚硝酸钠的含量,该小组同学称取ag样品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所得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bmL酸性KMnO4溶液。
①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________
②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
8 . 常温下,三硫代碳酸钠(Na2CS3)是玫瑰红色针状固体,与碳酸钠性质相近。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三硫代碳酸钠的性质并测定其溶液的浓度。
实验一:探究Na2CS3的性质
(1)向Na2CS3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
(2)向Na2CS3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Na2CS3溶液的浓度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取50.0mLNa2CS3溶液置于三颈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稀H2SO4,关闭活塞。
已知:Na2CS3 + H2SO4=Na2SO4+ CS2 + 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46℃,密度1.26g/mL,与CO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1)盛放碱石灰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
(4)为了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对充分反应后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4g 固体,则三颈瓶中Na2CS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2020-03-05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是一个实验室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E装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防倒吸,除了防倒吸之外还有的作用是___
(4)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则B的作用是___
(5)若实验中使用12mol· L-1的浓盐酸1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则生成的Cl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03mol,试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
(6)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来验证氯气的有关性质:

①该同学实验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请你帮助他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___
②该同学在实验失败后对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重新进行了实验,结果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你认为他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由此得出Cl2使有色物质褪色的机理是___
10 . 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_____
(2)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____(填“快”或“慢”)。
(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_____
(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
(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Ⅰ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445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吉林省长春十一高三下考前冲刺二理综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