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探究与创新能力”是化学的关键能力。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或现象
A制作简单原电池将铁钉和铜丝连接插入食醋中即可形成原电池
B验证碳能与浓硝酸反应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碳,产生红棕色气体
C鉴别溴蒸气和分别通入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足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分液
A.AB.BC.CD.D
2021-07-15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部分学校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发现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同学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 CuO、Cu2S 和 CuS,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硫酸浓度/

mol·L﹣1

黑色物质出现

的温度∕℃

黑色物质消失

的温度∕℃

15

约150

约236

16

约140

约250

18

约120

不消失

A.硫酸浓度为 16 mol·L-1时,先升温至 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物质
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有 SO2、H2S 生成
C.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难消失
D.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加稀硫酸充分混合,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   含CuS
2020-09-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10-11高三上·上海普陀·期末
3 . 甲、乙两个装置中(如图),胶头滴管分别吸有某液体,平底烧瓶中置有其他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的影响)。所用试剂分别是
A.甲:浓硫酸和木炭                                      乙:浓氨水和SO2
B.甲:双氧水和MnO2乙:NaOH溶液和CO2
C.甲:苯酚和Na2CO3溶液                         乙:NaOH溶液和Cl2
D.甲:浓硫酸和蔗糖(滴有几滴水)     乙:水和氨气
2020-04-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如图表示性质的对比实验过程,不能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A.溶液、溶液均呈碱性B.溶解度大小:
C.热稳定性:D.溶液碱性强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用稀HNO3和Cu制取少量NO并验证氮氧化合物性质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收剂可以是NaOH溶液B.试管上部的气体始终为无色
C.小试管中溶液最终呈蓝色D.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2020-03-2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
6 .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氧化性:Fe3>I2
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熔化但不滴落,说明Al2O3的熔点高于Al
D.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2019-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7 . 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d符合关系式:2a+3b=c+2d
B.X可能为NaOH
C.Q可能为NH3
D.工业上用CO还原Al2O3的方法制取金属Al
8 .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足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是SO2
B.该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C.①中有白色固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D.②中盛放Ba(NO32溶液可吸收SO2,防止空气污染
2016-12-0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9 . 如图所示,将氯气通入装置。若打开活塞b,则小试管里的干燥品红试纸c不褪色;若关闭活塞b,则c不久褪色。则a溶液是
A.浓盐酸B.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D.NaOH溶液
2016-12-09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