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战国秦汉的农牧业分界线

   

                 战国秦汉的农牧业分界线变迁图

上图的农牧界线在秦汉时期历经变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蒙恬逐匈奴,取得今河套包括鄂尔多斯高原的“河南地”,在这块一直是游牧民族活动的“草木茂盛,多禽兽”的森林草原地带,设置了44县,并修筑长城,“徙谪戍以充之”。公元前217年又迁三万家于北河(今河套乌加河)榆中地区。这两次大规模移民戍边,将农耕区的北界推进至阴山以南一带。不久,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灭亡,戍边者乘机逃回,匈奴渡河而南,与中原王朝以战国以来的故塞为界。至汉武帝时期,农牧界线又向北移动。

——摘编自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评析战国秦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动。
2023-05-30更新 | 669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东晋顾恺之绘制的《洛神赋图》(摹本,局部),以下对于该图原作的评论,正确的是(     
   
A.实践了“以形写神”的艺术理念B.反映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C.描绘了战乱年代颠沛流离的场景D.体现了佛教对于文化艺术的影响
2023-05-30更新 | 55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的示意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图中所标识的a、b、c应为(     

A.尚书省、参知政事、文教B.台谏、参知政事、军政
C.南书房、门下侍郎、军政D.台谏、门下侍郎、司法
2024-04-01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3)(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广告与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商业广告曾被等同于欺骗、浪费、奢靡的“资本主义事物”。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这是《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反对意见则认为宁江机床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当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指出:“现行的沿用了多年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有很大的缺陷……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1985年前后,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国际饭店”顶楼,竖起了“东芝”的巨幅霓虹灯广告。此事被部分愤怒的市民形容为“鬼子进村”。为此,代表官方意见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刊文指出:“既然我们允许和欢迎外商贸易来往和做广告,既然国际饭店顶端是可以做广告的地段,那又为什么非不给人家做呢?”

——摘编自2006年黄升民、丁俊杰、刘英华主编的《中国广告图史》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告曾一度成为世界管窥“中国向哪里去”的窗口。概括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2024-03-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史学论文写作

论文是史学著述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撰写一篇论文的普遍步骤如下图所示。


某校历史小组在学习中,读到这样一段材料:“中国近代是一个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该小组构思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一论文主题,并拟定了部分提纲。

第一节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二节

第三节 天国的悲喜剧

第四节 十二年之后

第五节 近代化的一小步——自强与求富

第六节 日本冲来了

第七节

第八节 庚子与辛丑

第九节 民变与革命——旧邦新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补充提纲中缺失的部分,并以提纲为基础写一篇小论文。
2023-05-25更新 | 45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明清时期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2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

图3近代通商口岸分布图                                 图4对外开放城市分布图
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意选取两幅或多幅图片,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图片,提取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民族·交融·发展

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同文王的伯父大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说明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程。

要全面理解“大一统”的演进,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活方式的差异,北方游牧区和南方农耕区,时而通过贸易,时而通过战争而彼此发生关系。在没进入南方以前,他们的压力促使南方形成以农耕区为主体的大一统;在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与原有的中原政权分享或争夺正统;而从元朝到清朝,中华大一统格局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向“大中国”时代迈进。

——摘编自李勇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游牧民族在中华大一统格局中承担的作用。

我中华民族本部多为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箭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为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

——《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1912年)


(3)依据材料,概括《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中民族观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幅,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解释。要:主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秦朝形势图,我们可以直接了解秦朝的(     

①疆域四至             ②行政制度             ③民族关系             ④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如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1-12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可知,孙中山(       
A.推行中体西用治国理念B.认为中国革命要立足社会现实
C.借传统思想来变革图新D.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
2023-08-31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