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D.一五计划的实施
2024-03-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2024-01-11更新 | 191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经济重心南移
C.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D.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2024-01-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其中有“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忠信识尊儒。”材料可用以说明(     
①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   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
③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   ④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 . 追求富强之路。

“富强”是通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概念,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矢志追寻的伟大理想。

材料一   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下社会大梦初觉,稍有智识者,多承认富强之策,虽圣人所不废。……继今以往,国人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者,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1916年)

材料四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追寻富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陈独秀为何断言“伦理的觉悟”是“吾人之最后的觉悟”?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追寻富强之路?
2023-10-17更新 | 12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   古代并无“中华民族”的名称,她的提出是在清末,其时西方列强入侵激发起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中华民族”观念由此萌芽。

南京临时政府从国家层面认可民族平等。孙中山强调,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

——何一民等《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出现的背景及其内涵。

材料三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概况
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经济总量(亿元)
1952年3.757.89
1978年76.7323.78
2017年90628.884670.9

——《中国统计年鉴》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国家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1)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材料二: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19279月毛泽东果断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

——据王红霞《精准理解中国革命道路新理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作出“上山”决策的历史背景,及其“上山”实践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建立现代宪政政治以及在经济领域进行的探索。
2022-10-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采用户籍制度。 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敌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 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 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 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悖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共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腐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日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04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8年9月,中国的重要工业设备、武器弹药等9万多吨物资以及机关、团体、学校、医院等单位共约64000多人,集结在湖北宜昌,等候转移人川。这次大转运的背景是
A.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后上海失守
C.太原会战后华北沦陷D.日本侵略军进逼武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