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时期,邦国内部血缘关系很大,各邦各族采取同族人聚居的单纯组织方式,这种聚居方式凝聚成一股邦族延续生存的强烈自我意识。受血缘关系的影响,不同邦族间会产生很难消弭的文化心理隔阂,此疆彼界,互不相容,不同邦族间也会由于各种原因组成各种联合,但只限于外部联合,很难使各自的势力深入对方组织内部。作为基本的存在单位,各邦各族仍是独立的单元,因此,各邦各族独立自存又难于相互接容,致使邦国林立的局面长期存在而难以结束。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个非周族群都以政治上的从周感超越了之前的“我族”心理与认知。或者说,周朝所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每一个族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以分封制的形式贯彻了王权政治至高无上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统一政治认同下,每一个血缘邦族的“小我”力量弱化,一个政治体推动的“华夏”建立起来。

——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基于宗法分封制向君主集权制转变的线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时期国家形态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影响。
2023-12-0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2年,梁启超将(此前)五十年里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器物”、“制度”和“文化”。美国历史学家保罗·柯文根据中国受西方冲击的程度把中国近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事件划分为三个“层带”。柯文还特别指出,以下三个层带的内容是流动的,层带之间也时常互相影响。

层带

相关历史现象

最外层带

通商口岸、现代兵工厂、船坞、近代报人(媒体人)、总理衙门等

中间层带

太平天国运动、“同治中兴”、反洋教运动中的排外主义思潮等

最内层带

语言、书法、农村的生活方式以及古老的风俗习惯与制度等

-据[美]保罗·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等整理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紧扣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4-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经过古公、文王、武王三世的经营,居然击败了商王国。但周人没有被轻易的胜利冲昏了头,他们处处都反思这一历史发展的原因,最后才认定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论。周人提出的“天命”观念,可以引申为两点:第一,统治者的治国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第二,超越的力量,亦即上天,对人间秩序有监督与裁判的权カ。这些观点,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突破。某一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这种观点摆脱了宗神与族神的局限,转化为具有普世意义的超越力量。统治者承受天命,即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要求,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是高超的理想,很难在真实的人生完全实现;但是,正由于有此理想,人间秩序的境界得以提升!周人悬此理想,可谓是中国文化上划时代的大事,不像别处以神意喜怒为标准的文化,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走到这一步。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时人仍言天命。但与西周天命观相比,春秋战国时的天命论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不再是普天之下国祚的依据,而是转换为得天之佑的意思。其使用者也由周天子专属而降至诸侯、贵族阶层,天命的神圣性渐次褪去。更有甚者,天命竟为人的意志所挟持显示出工具化的色彩。此外,春秋战国时人对于天命与德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坚持德为天命之根据;有人却肯定命定之天的作用;有人则意识到天命并不专辅明德。倘若说以人事作为天命转移的根据意味着周人理性精神的出现,则可见春秋时期的天命观并非沿理性线索发展。

——据罗新慧《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天命观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天命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