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1 道试题
2024·四川自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海一号”是世界古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从目前清理出的瓷器来看,所出的德化瓷器与中国传统瓷器器形、纹饰等区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为南宋时期“来样定做”的外销瓷。这则材料可以用于佐证(     
A.南宋对外交往繁盛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
C.海上丝绸之路开辟D.南宋经济水平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53年,山西等地的票号一再命令江南各据点紧缩业务,撤退资本;1855年,这些票号更是从江南地区纷纷撤庄,导致了各城镇间出现汇兑不通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战争加速了传统金融的萎缩B.商业经营形式快速更新
C.商帮积极抵抗英法联军侵华D.货币紊乱影响经济秩序
3 .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
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75次组卷 | 456卷引用:江西省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辽太宗时期,辽朝征服中原地区,“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这一做法(     
A.缓和了民族矛盾B.消弭了民族区别C.提升了农业生产D.减弱了汉化历程
6 . 北宋时期的地方层级图示如下,请问缺失的①和②分别是(     
A.枢密院,通判B.行省,刺史C.路,通判D.路,刺史
7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地区时期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水以北郡数秦岭淮水以南郡数
西汉1037429
西晋1628676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开始实现南移
C.西汉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2023-12-14更新 | 346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旧唐书·李憕传》(注:李憕逝于公元 755 年)就李憕占田的情况写道:“伊川(洛阳附近)膏腴,水陆上田,修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这种情况日益增多会导致(       
A.租庸调制难以维持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
C.唐朝官员重视经济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至崇祯三年(1630年),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 4.1%,顺治十二年(1655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6.6%,都远远超过了两千年封建时期中国人口1%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总量与质量上相较之前的朝代都有较大的提升,市民阶层壮大与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人口的增殖。 明清时期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赋税政策,鼓励人口繁衍。特别是康熙晚年实行所谓“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同时,清代疆域扩大,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被纳入人口统计与户口编审的范围,人口统计范围的扩大使人口数量得到极大的增加。

材料二   明代人口达到2亿之时,全国不少地区的土地已经开发殆尽。 而清代在此基础上人口与粮食总产量增加一倍以上,主要的增产途径就是增加耕地的面积,进入山地、丘陵地区开垦拓荒,加上外来耐旱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全域性的开发,如东北、西北、西南、台湾等地。晚清汪士铎面对中国四亿人口曾哀叹:“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州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清中叶后民变起伏。超量的人口导致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对边疆土地的开发导致汉族人口大量涌入原少数民族地区,并与之争夺生存空间,激化了民族矛盾;因人口增长压力导致的人群流移成为清代中叶后社会的常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欣《探究明至清中叶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至清中叶人口迅速增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3年,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经由华蘅芳等人翻译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进步人士的欢迎。赖尔在其理论中批判了作为主流学说的“灾变论”对地质进化的解释,认为它忽视了事物量的变化和渐进过程,把“超自然力”看成是引起灾变的原因。由此可知,赖尔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A.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B.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
C.动摇了传统主流思想D.开启了西学东渐序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