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使用日益普遍B.水稻种植范围拓展
C.冶铁技术不断进步D.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2024-01-04更新 | 11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1933年日本驻华各地领事对中国报刊数量调查的数据(单位:种)。由此可以推断
A.中国报刊普遍带有反日情绪B.日本谋求同中国合作的机会
C.中国报刊业受到了日本控制D.调查服务于日本的国家战略
2022-03-01更新 | 3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1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西晋280年240000016160000
A.社会秩序的变动B.户籍制度的调整
C.中央集权的消长D.人口的大量流动
2023-04-21更新 | 9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清末新政时期各省总督任职人次统计

总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两广四川云贵东三省
101161513111373

2清末新政时期各省总督出身背景统计

项目进士举人贡生荫生益生生员文量童行伍新式学生
人数(人)5416127107336
比例(%)45.413.410.15.98.45.92.52.55.0

3清末新政时期各省总督在职年龄统计

类别省别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平均
总督直隶78434445464748484955565751.3
两江71726667686946474864656662.4
陕甘6566676847484950516869
58.9
闽浙7273767773456560616263
66.1
湖广6465426768697053544647
58.6
两广6667424344457062636336
54.6
四川6364515253545264656666
59.1
云贵6465626364655556495051
58.5
东三省------5253575867
57.4

——摘自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


请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024-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020-10-05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材料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北皮毛贸易

材料   “丝绸之路”虽然在西北极其漫长,曾是东西贸易的主干通道,但西北并不是对外贸易产品的出产地,如丝绸、瓷器、茶等大宗出口产品几乎全部来自西北以外的地区,因此,西北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是中转站,在中转中捎带一些出口产品。但自清代晚期以来,在古代多被弃之不用的毛类(主要是羊毛和驼毛)成为西北地区输出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商品。

包头当时是西北皮毛集散最重要的中心,是西北商品中转的枢纽,它的商品输出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甘宁青及绥远输出的基本情况。从统计来看,在1922年至1932年包头的主要输出商品中,皮毛输出的总价值共为9871万两,约占总输出值的81%,皮毛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皮毛一动百业兴”,皮毛对整个西北人民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皮毛没有大规模开发为商品以前,西北商路主要以“大丝路”(从西安到兰州,经河西走廊到新疆)为西北物流之中心商路,如兰州、河西四郡等,历来为西北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城镇。但晚清以后,皮毛大规模的出口改变了整个西北商贸路线,核心是“黄河水运”,形成了沿黄河的商镇群带,即包头、磴口、石嘴山、宁夏(今银川)吴忠、中卫、张家川、兰州、西宁、导河(古河州、今临夏)等。

自晚清皮毛输出得到大规模扩展以后,生活在广大西北的牧民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定远营是阿拉善的中心市场,“沙漠中蒙民,常用骆驼载酥油、皮毛等来城交换米、面、茶叶等物”;而绥远的临河县“汉蒙交易以粮米、布、茶、糖及牲畜、绒毛、皮张为大宗,蒙旗需要粮米、糖、布、茶、酒,汉商换得只为皮张、绒毛”。在青海,甘肃甘南藏区游牧于黄河南岸的果洛番“每年运牛羊、酥油、羊毛、羔皮、牛皮等物,前往卡布恰、郭密、丹噶尔、塔尔寺等处贸易,回运青稞、布匹等物”。

以前蒙藏民族商品意识和货币观念淡薄,不善经商,甚至耻于经商,近代后期其商品价值观已有所提高,“一只针换一张羊皮,一盒火柴换一张狐皮的情形,在甘肃边区的藏民里已经没有了”。

——摘编自胡铁球《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与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西北皮毛贸易进行阐释。
2023-04-12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1942年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构成统计(     

                  县别

占比

党派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等11个县

共产党员

2456人

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

5640人

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表中这一党派构成体现了(     
A.苏维埃政权结构B.边区县域分治
C.“三三制”原则D.基层群众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国成立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但在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敌视辛亥革命,竟然搞起“临时中立”,在大清邮票上加印“临时中立”字样。据1926年的一个统计,当时中华邮政中有洋员119人,均占据较高级的职位。这侧面反映出当时(     
A.西方列强敌视中华民国B.实现民族独立任重道远
C.中国邮政发展举步维艰D.清政府的统治根深蒂固
10 . 下图所示是I960年第一季度和1985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对美国的不同态度的报道情况统计。这一变化表明(       
A.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B.中国对美国形象的塑造趋于理性
C.中美间的经贸交流渐趋频繁D.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提升
2022-04-02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