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所示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社会各阶层纳税标准的变化趋势(单位:%)。这一变化(     
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
地主33.233.131.830.530.228.926.124.5
富农30.928.730.628.728.922.420.318.3
中农20.818.915.712.212.19.68.58.4
贫农16.312.79.97.98.73.73.11.9
(注:表中数字为每一阶层每年的负担占其当年总收入的比重)
A.表明各阶层纳税标准的趋同B.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解决了后方战略物资的需求D.反映了胶东土地改革的完成
2022-12-03更新 | 601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总特点是“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之后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结束,严格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局势的缓和,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左”转和中苏关系的破裂,政策转向依靠美、苏之外的“中间地带”。虽然经历了变化,但大体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突破“一边倒”战略,只是在中苏同盟的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

——摘编自陈少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步调整对外政策,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针对苏联的“一条线”外交战略。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主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并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成熟的一次。

——摘编自颜永琦《从结盟到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景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当时调整外交政策的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4 . 古往今来看似“另类”的人和事往往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异域碑文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有一方用汉语刻写的碑文,献碑者是中国宁波知府毕永绍,碑文选自徐继畲的作品,写道:“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1867年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曾对献碑者专致谢意。可清政府对地方官称颂夷人、献媚夷酋十分恼火,遂将徐继畲、毕永绍罢官。
材料二 状元经商
状元“下海”经商,估计是唐代开科举以来最大的笑话……清末状元张謇于1895年以股份制的形式,筹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今日看来就像金石掷地,铿锵响亮……
——摘编自薛金福、詹志方《何时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
材料三 主任下海
1984年10月,广东顺德人潘宁辞去容奇镇工交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成立了一家乡镇集体企业——珠江冰箱厂,生产“容声”牌冰箱。五年后全国冰箱市场形成“北海尔、南容声”的双雄格局。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专程到厂视察,发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邓氏格言。1996年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1)材料一中徐继畲等人的举动反映了怎样的新动向?清政府为什么“十分恼火”?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张謇“下海”经商是“唐朝开科举以来最大的笑话”的原因。推断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最终结局并阐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说明潘宁所办企业的主要变化及这一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先秦文献中,“圣王”的说法频繁出现,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据统计《墨子》中“圣王”出现122次《荀子》中“圣王”出现39次,《管子》中“圣王”出现46次,《韩非子》中“圣王”出现8次。这种思潮(     
A.表明诸子思想逐渐实现合流B.反映了专制王权强化的趋势
C.契合了重建社会秩序的需求D.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2024-05-13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汉初,尚书仅是少府的属官。汉武帝时,任用宦者担任尚书,除主管文书之外,还可以省阅奏章,传达诏令,地位逐渐重要,此后的大臣都要领尚书事才算掌握实权。这反映了(       
A.宦官专权局面开始出现B.决策系统内部完成重构
C.中枢权力出现转移趋势D.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7 . 李白崇道,写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这样参禅打坐的诗句;杜甫崇儒,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白居易佛道兼修,晚年干脆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些事例反映了唐代(     
A.唐诗因为科举制而盛行B.知识分子都有宗教倾向
C.诗歌创作水平达到顶峰D.三教合流趋势更加突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承秦制,由丞相参与皇帝决策;丞相多由一、二功臣、贵戚出任,并有独立的丞相府办公。因职事繁多,至武帝时,丞相府吏员已增至三百余人。唐朝完善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形成了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执行的三省分职制。此外,唐太宗常以参预朝政”“参知机务等职名,授予部分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至唐高宗后,须有皇帝加封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名方能为相成为定制。

——摘编自田兆阳《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材料二   明初中枢机构基本承袭前元,但因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并奠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虽然这一突变使君权实现了集中,却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迫使后世嗣君在解决集权与效率的平衡时,不得不对明代中枢决策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

——摘编自王剑   李文王《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至唐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枢机构的“突变”及后世嗣君的“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古代中枢机构的发展趋势。
2024-01-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10 . 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工匠“日至于市,而不为官工”。《左传》记载了王子朝因“百工之丧职秩者”而作乱、卫诸大夫“因三匠”而作乱叛逃的事件。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社会呈现转型的趋势B.市场交易时间比较宽松
C.工商食官政策被废除D.贵族乐于从事商品买卖
2023-05-01更新 | 45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