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C.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2019-09-15更新 | 1288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时期时间起止诸侯国数量变化战争爆发频率(次)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没有战争的年份(年)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123—22031.85990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27—11501.527105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2019-05-19更新 | 403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
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
4 .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
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5 . 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6 . 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翻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
C.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
D.为戊戌变法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17个省市的纺织资本在工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为12.5%,总产值为15.9%,工厂数量为39.5%,工人数为61.8%。由此可知,当时
A.纺织工业技术最为先进
B.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C.传统纺织业已完全崩溃
D.遏制了西方的商品倾销
8 .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
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