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来讲,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索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但还有许多我们没有看到的深层次的原因。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一场友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也因此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促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时代。虽然过去一百多年了,但五四运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依然相当重要。

——摘编自乔孟涛、张爱《五四运动的于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解析》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5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55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实行总罢课。次日,学生联合会成立。

5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7日,五四运动迅速向各地扩展。上海在当日举行国民大会。天津、济南、太原、长沙、吉林、南京、广州、武汉、南昌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6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上海商人罢市,声援学生运动。南京、宁波、厦门、芜湖、苏州、常州镇江、无锡、扬州等地也陆续罢市。

628日,在全国群众和旅欧学生、工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中国共肯团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2-07-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恩来说:“国民党改组后,由于我们党的努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在全国大大发展起来”,”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正是由于共产党的推动,国共两党密切配合,有效地发动了工农群众。在北伐前期,蒋介石、鲍罗廷、陈独秀等人,确定了首先以主力进攻吴佩字,而后消灭孙传芳,最后相继讨伐张作霖及其他军网势力的战略方针,和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原则。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

——摘自李晓红《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材料二19351227日,在中共中央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系统地、精辟地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他指出,中国正处在大变动的前夜。要准备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我们必须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一战线。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江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摘编自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三 第一届政协特邀人士中: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宋庆龄,建筑专家梁思成,同盟会元老张难先;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忠庆,教育总长章士钊;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张治中,部力子;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程潜等;此外,还有教育、科研、戏剧、老解放区民主人士、英雄模范人物、少数民族代表……由于周恩来身体力行和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各部门涌现了一大批政策观念强、民主作风好、在党外人士中有威信的领导干部,所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许多人与中共肝胆相照,视战部如自己的家,对党无话不谈,真可谓是统战工作的黄全时代。

——摘编自黄锦华刘昱《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最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毛泽东阐述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2021-12-17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班固在《汉书》中将刘氏的统绪上溯到尧,并宣称“汉承尧运,德祚已盛”。事实上,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清晰地载录了刘邦的背景,与尧毫无关系。班固此举意在(     
A.构建汉王朝政治统治的正统性B.扩大汉朝的统治范围
C.增强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观念D.营造统治者的神秘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两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件,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刻认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也悄然改变了中国的道路选择。一个是爆发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贪婪面目,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根源。另一个就是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陈独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另一位代表,他创办刊物、组织团体、撰写文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此外,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发表文章、翻译著作。

——摘编自房广顺祁玉伟《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材料二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编自《人民日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并说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进程中积累的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
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

——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二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你对宋元经济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92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高度繁荣的阶段。清代编订的《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唐诗以“近体诗”(格律诗)为主,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少比例。唐代诗作,或悲壮、或苍凉、或粗犷、或飘逸,实在难论穷尽。唐诗的作者队伍,上至帝王公卿、学者名流,下至僧尼道士,其间名家迭出,各有千秋。

——摘编自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

材料二   明清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城镇的空前繁荣,官宦、土绅、客商、游人徜徉于茶馆、酒楼、店铺之间,饮食男女,奇装异服,恰是一幅呈现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市井文化的繁荣,为明清小说的丰收准备了肥沃土壤。《中国图书总目》收明清小说713种,《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收明清小说670种,合计1300余种,蔚为大观。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诗歌在唐代高度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说发展成为明清时期代表性文学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
A.曹操暂时统一全国B.曹操父子荣登帝位
C.东汉末年社会动乱D.七国之乱,民生凋敝
2021-12-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毛泽东曾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6、7两个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据此推知,这一指示发出的主要背景是
A.淮海战役的胜利B.《双十协定》的签署
C.渡江战役的胜利D.战略反攻序幕的揭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