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隋朝时期,西域高昌国(统治中心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兴办学校,教学内容“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这些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政权的友好交往B.得益于中原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C.是中原文化对外来宗教传播的回应D.加快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8年1月,中国新诗体首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所载9首诗中有刘半农的两首白话诗:《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后来被顽固派视为“非圣无法,罪大恶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B.思想层面革命运动任重道远
C.民主与科学的渲染力度有限D.文学革命亟需动摇儒学根基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黄巾起义
2022-07-06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教”(用诗歌教化)传统自《诗经》以后逐渐形成,而魏晋文学则表现出消解“诗教”的娱乐化倾向。造成古代文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     
A.社会环境的变化B.佛道文化的冲击
C.门阀政治的黑暗D.经济重心的南移
5 . 在唐代,以诗取士是文学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唐太宗认为“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若政遇淳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由此可知(     
A.皇帝的好恶决定诗歌的发展B.唐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古代诗歌具有政治教化功能D.宫廷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
C.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
2022-04-19更新 | 223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8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诗经》内容非常广泛,除五首史诗及少量祭祖诗略带“神”的色彩外,其余诗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劳动生产、战争徭役、日常生活、男女爱情、家庭婚姻等各个方面。这主要表明《诗经》
A.是一部农业发展史B.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C.在各阶层得到普及D.摆脱了神权文学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天问》有云:“列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从这段材料可以读出的信息有
①描述了武王伐纣的情景   ②该诗的句式较为灵活
③反映作者大胆怀疑精神   ④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 . 有人评价小说《禅真逸史》一书中的插图说:“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这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首要作用是
A.努力营造诗画合一的意境B.形象地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
C.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D.使小说中的奇闻异事图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