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专题片《古蜀记·三星夺目》解说:仔细研究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玉琮和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陶岙、玉璋、铜牌饰深受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铜罍、铜尊等青铜器,又深受商文化的影响,在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文物玉人头像造型,外观神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十分接近。这说明(     
A.青铜器文明开始于古蜀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古代蜀地文明特色鲜明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率先起兵反西晋。他为自己辩解说:“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今且可称汉,尊后主,以怀民望,”这反映出当时(     
A.汉代的制度受到追捧B.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C.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D.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恰当地使用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侵华日军中尉尾岛劳美在其手写的作战日记中,记载了在百团大战的某场战斗中八路军与侵华日军交战的情况:

“(1940年8月21日凌晨0时)传来了左侧消息:敌军向石太线(即正太铁路)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井陉附近铁道被敌人爆破,石门到榆次间的铁道运输被中断。”

“(凌晨0时)阳泉前方的铁路被敌人爆破,列车不能正常前行,只能在原地等待.”

“(凌晨时)听到了运输途中发生了事故……枪声从近处传来。敌人突然从阳泉车站四周袭来.”

——整编自《史料解读:一个日军中尉日记中的百团大战》

材料二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军发起的大规模战役,其特点主要有:1、突袭作战;2、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为主要目的;3、战斗取得了较大战果。

——整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机关大报,报中刊发了大量抗战宣传版画,以下为其中的一部分:


   

图1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刊于1938年1月

   

图2游击
刊于1938年5月

   

图3边区政府民主普选妇女投票情形
刊于1940年2月

——摘自魏长健《刀锋上的火焰》

(1)材料一能否为材料二的论据?说说你的看法。
(2)某同学以“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分析材料三对论证这一主题的史料价值。
4 . 19世纪初,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到20年代,每两银子可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     
A.白银已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B.该变化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此趋势将大大加重百姓负担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现象
5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浙江的宁波、定海、温州等地又被允许恢复出洋贸易,并在宁波设立统揽对外贸易事务的浙海关;但此后清政府推行的政策又使浙江对外贸易面临了致命打击;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入侵,宁波、杭州各地恢复了海外贸易,但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出洋贸易”的恢复得益于经世致用思想传播
②“浙海关”与广州十三行均属于官方许可机构
③“清政府推行的政策”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④“根本性变化”指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 . 文艺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年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民间艺术形式,由民间艺人根据民众的喜好和愿景,将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题材辅以特定的艺术想象绘制成品,供年节时粘贴于门框或室内墙壁上。其题材内容大多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门神类(《神茶郁垒》)、迎福纳祥类(《金玉满堂》)、农令节气类(《女十忙》)、敬神祭祖类(《家堂》)等。

——摘编自朱斌《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年画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塑造》

材料二

   

——图源网络;解读内容摘编自尹毅《抗战时期解放区年画研究》和朱斌《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年画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塑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传统年画风格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时期的年画,从时代背景和影响的角度进行阐释。
2023-07-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40个增至近80个;赣江流域原东汉豫章郡则被分为7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21个增至58个。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拓展B.江南市镇经济兴起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划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8 . 纪后的文帝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公元490年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改革侧重于“形而下”的部分,后期的改革则注重于“形而上”的部分;前者务实,后者务虚;前者重绩效者求声势。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那些最为切合实际、最有实质效益的措施与做法,都是冯太人的作为与贡献,而它们的推行与见效,则为真正归属于孝文帝主持的后阶段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只有明确地区分了整个改革的前后阶段的不同主持人,我们对魏孝文帝在改革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改革运动中所占有的地位,才可以做出比较公允恰当的评价。……正如宋代叶适所认为的那样,拓跋宏“始迁洛邑”的举措,乃是错误的抉择,属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至于迁都后所推行的那些“汉化”措施,那就更值得商榷了。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形而下”和“形而上”进行解读。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点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年份私营企业产值(亿元)国有企业产值(亿元)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20833362117750
200055204055423465
2002129514517932459
A.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D.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10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21-10-07更新 | 118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