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3-03更新 | 11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04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政府第一次把满文“中国”一词作为正式国名与俄罗斯对应。此后,在对外交往文件中,却再未称自己为“中国”。一直到《南京条约》签订时,汉文“中国”才正式写进外交文书,此后清朝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该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天下观的缓慢转型B.弥合了满汉之间的界限
C.注重捍卫国家主权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4 . 清乾隆七年,贵州学使邹一桂上书请求将贵州地区混乱的“谷种”度量(当地土地丈量方式)转为统一的土地丈量,但御史却不赞同,认为贵州地区地形独特,丈量工程大,会影响农民劳作时间和粮食收成,最终朝廷认可了御史的主张。由此可推知,这一论争(       
A.表明官场忌惮越权行为B.标志着清朝中央权威的式微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体现了政治政策的灵活务实
2024-01-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宋代城市中出现了“卖酸文”的现象,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能来点幽默调侃则更佳。该现象(       
A.体现了重视文化的风气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江河日下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2024-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诸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B.私有土地制度已确立
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
2024-01-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规模20万人以上的城市统计(1933—1936年)

人口规模(万)数量城市名称
大于2001上海*
100—2004北平、广州*、天津*、南京*
50—1004汉口*、杭州*、青岛*、沈阳*
20—5018成都、长沙*、大连*、济南*、武昌、哈尔滨*、苏州*、福州*、保定、开封、重庆*、南昌、无锡*、宁波*、长春*、镇江*、温州*、周口
注:带*为通商口岸城市

——整理自沈汝生《中国都市之分布》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人口等级规模不同的城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有关“不同区域/类型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观点,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列出城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清军入关取得政权,但反清起义频发,很多汉族知识分子也参与其中。清朝早期君主大都特别关注国家的治理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编号时间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1678)翰林院侍读王士祯入直南书房时,赐其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康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给宋儒周敦顾、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三十四年(1695)福建总督范承谟“遭遇耿逆之变(清初耿精忠叛乱),守节尽忠”结果被害,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三十七年(1698)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摘编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并指出赐书内容的主要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对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