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

材料一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   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   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   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依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   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   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演进的因素开始由单一因素转变为多元因素。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促进了以个体工业与私营工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工业的发展,“三资”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重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轻工业整体上也有较大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旧的工业产业结构, 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信 息产业的广泛兴起。

——摘编自任保平《新中国 60 年工业化的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2022-05-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赋役货币化,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在农村,农业商品化增长,冲击了自然经济,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城市,随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城镇兴起,出现了新型手工工场;商帮崛起,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人们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向对物的关系,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以白银为主币的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几乎成为全社会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儒学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

——摘编自《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1949年后,我国农民占89.4% ,直到1978年仍占82.1% ,基本还是农业社会;1953年,随“一化三改造”,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1960 年,为应对经济困难,我国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80 年代后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在全国,非农产业职工已占53. 1% ,按国际惯例我国已不是农业社会;随户籍制度调整,农民、工人分化,我国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摘编自《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明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对晚明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3 . 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
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
A.政治局势影户数变化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南北方的经济差距拉大
2022-02-11更新 | 167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金雁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C.儒学思想的动摇D.传统婚姻观被打破
5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676次组卷 | 8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56次组卷 | 14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董仲舒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真正综合,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为西汉封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政治举措上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于首奎《两汉哲学新探》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材料三 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晚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继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殷实学思潮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

——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商到西汉时期中国先民在天人关系上的认知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1-12-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材料二   丞相绾(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勿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材料三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白寿彝著《中国通史》(第四卷上)

材料四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县一千一百二十七。……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根据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与秦朝相比,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对当时的政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何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的趋势。
2021-11-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示意图

秦朝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一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增设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本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100年来,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021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1954年全国人大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融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材料五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及2018年五次修订。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1999年3月全国人届二次会议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2022-02-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2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三中高二(下)半期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