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说要制定宪法,国会也成立了制宪委员会,但实际上每家每派都没有特别把宪法当--回事,法律则处在从属于儒家道统的次要位置,“民国初年,最核心的价值不是合法或非法,而是有道还是无道”。这表明当时中国
A.仍然固守传统政治道德B.宪法制定缺乏理论来源
C.近代法治观念相对滞后D.民主宪政体制尚未建立
2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之一是
A.与时俱进B.独立自主C.统筹协调D.辩证统一
3 . 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喊出的“反传统、反礼教”,甚至“反孔”的口号,有学者评价说,不能以今天某些人的“尊孔”来否定陈独秀等人当年激烈“反孔”的意义。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
A.秉持客观中立B.激扬家国情怀
C.尊重历史背景D.服从主流观点
4 . 中共中央军委要求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7年3、 4月间,在陇海路南、路北广大地区灵活作战,将这个地区“创造为机动战场”,“大约在今年5月间,主力即可向中原出动”。这一战略构想
A.重在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推动了解放军外线作战的展开
C.建立在国共军力相当基础之上D.表明战略决战的时机趋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初,刘师培说:“海波沸腾,宇内士夫,痛时事之日亟,以为中国之变,古未有其变,中国之学,诚不足以救中国,于是醉心欧化,举一事革一弊,至于风俗习惯之各不相侔者,靡不惟东西之学说是依。”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存在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B.民众盲目地排斥西方文明
C.士人对学习西方达成共识D.民主革命的思潮风起云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A.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
C.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
2021-03-19更新 | 482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在明朝中后期,不少省份出现了明显的地权集中态势,大量自耕农和半自耕农成为缙绅地主的荫户或一般地主的佃户。由此可推知,当时
A.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B.农村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C.土地兼并得到官方支持D.政府注重对农业的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不断对外扩张。随着统治版图的不断扩大,境内民族成分也日益复杂,政府逐渐确立了双轨行政制度。其具体做法是
A.分设南、北面官B.编设猛安、谋克
C.按四等人差别对待D.推行行省制度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在这一年,全国性的经济规划开始了……朝鲜战争于1953年刚刚结束,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还存在着“恐惧”。为此中国政府
A.倡导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参加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D.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10 . 下面是日本人永地秀太绘制的画作《下关讲和谈判》。此次谈判结果
A.使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导致了义和团反帝斗争全面爆发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