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时期代表企业企业口号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继昌隆缫丝厂还哺祖国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通大生纱厂振兴棉业、实业救国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民生事业公司宁举丧,不受奠仪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2024-01-23更新 | 85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不断侵扰王室。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     
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B.周王实际控制诸侯
C.天下共主名存实亡D.桓王注重睦邻友好
2023-10-13更新 | 174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国图志》的主要思想及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贡献。
2023-09-16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介绍了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1913年1914年1918年1919年1920年
纱锭数量(枚)484192544780647570658748842894
织布机数量(台)19862310273638394139
A.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B.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C.民国初年重工业迅速发展D.封建经济的开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全民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了多次选举活动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参与。但许多群众不识字,他们自主采用“投豆法”“烧香烙洞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投票。这些方法由群众首创,取得良好成效。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各根据地大力推广,深受群众的欢迎。投票与选举活动的开(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赢得了全国人民对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支持
6 .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宜公十五年,鲁国“履亩而税”
②“子见无土而欲富者,乐乎哉”
③“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④“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
2023-08-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开“西南夷”,置键为郡(今贵州北部和川南等地),管辖夜郎地两县;元鼎六年,西南少数民族“请臣置吏”,设牂牁都(今贵州黔南等地),管辖僰道、江阳等十二县;元封二年设益州郡(今云南中北部地区),并赐滇王印,令其复长其民,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       
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B.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C.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D.促进了郡国并行制的推广
2023-08-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翰林张择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属于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材料相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史料价值(此类题型答题模式:什么类型史料、几手史料+史料反映了什么内容+可以用于研究什么+史料评价)
2023-08-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以君主为轴心,以中央集权为主线的政治体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功能,就是稳固君主的专制统治,以使君主能够世代“总揽大权,柄不借下”。自秦汉开始,以后历代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对官员进行组织管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各级官员对皇帝和上级官员绝对服从,通过一级级的隶属关系,对官员逐级落实责任、督察、考核,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决定各级官员的升降留任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在这一制度下,官职的设置、文官的选拔任用等都由君主决定。那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文官,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这些文官也就自觉地形成了对君主的依附关系。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按照法律规定、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经录用,就长期任职、稳定升迁,无过失不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所以又叫常任文官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通过科目繁多的考试选拔对应专业的人才以满足工作需要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迫切要求改革问题重重的旧有选官制度,建立能为本阶级服务的新制度,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适应和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在其长期的运转中,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秀梅、在黎民《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文官制度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10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外交方针与政策,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

国际局势

外交方针与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美苏冷战,两级格局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世纪60年代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一条线”“一大片”团结从美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这一条线上的国家及“一条线”周围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朝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方向调整,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
A.体现独立自主与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B.紧密地围绕着意识形态的斗争在发展
C.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D.积极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新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