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873- -1878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统计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1873年得利约6.7万两
1874年得利约13.5万两
1875年得利约15.1万两
1876年得利约34.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十余万两)
1877年得利约41.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利十万两)
1878年得利约76.6万两(因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与英商太古公司议和,故余此数)

A.洋务运动兴起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C.洋务企业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D.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2 .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说道:昔人论先秦学者时,每有九流十家之说,然而就政治思想而言,仅儒、墨、道、法四家为大宗。若就四家思想之内容论,则立说互殊,各有创造,足以开辟宗风,定此后学术之流派。根据所学完成以下表格
流派思想原理治书理想
兼爱政平民安
法术势
无为小国寡民

A.天人合一国强民尊B.天人合一至德之世
C.天下归仁国强君尊D.天下归君国富民强
2021-10-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统一多民族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国家和民族的变化。
(2)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请完成下列表格。

秦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表

秦始皇汉武帝影响
中央三公九卿制内外朝
地方
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北击匈奴,
南伐百越
拓展疆域
巩固大一统

材料二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太祖如何对地方“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材料三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贤明的君主,以下是其统治期间中的重大举措:

①智擒鳌拜            ②治理黄河             ③统一台湾            ④反击沙俄

⑤册封班禅            ⑥奏折制度             ⑦平定三藩            ⑧引进农作物


(4)根据材料三所列史实提炼主题,并列举符合主题的举措序号。
(要求:每个主题的材料序号至少两条以上)
例:主题:恢复发展经济   举措:②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摘取的河南地区1840——1911年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描述。

1840—1894豫地农业未有甚大的突破发展,总体显现困顿的状态,只在局部方面有些许进步,如越加成熟的精耕细作、某些产物单产的大幅提高等。
1895—1901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外国教会建立的天主堂、耶稣堂在大多数县
市都可以看到;一些农民放弃世代沿袭的耕织结合的农业,越来越多的种
植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兼搞手工业,或专门从事手工业。
1901—19111904年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南段通车,驻马店火车站周围商贾云集,竞相建房开店,迅速形成新市区,成为郑州、武汉间的重要商埠。铁路全线贯通后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趋势渐趋明朗,1905 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上奏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被获批准。不久以后,驻马店、洛阳等地也逐渐开埠。随着河南商会的发展,各商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豫南绅商势力的崛起,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商情沟通和商业稳定顺利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1950—1952年农轻重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及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该表可用于说明(       
项目工农业合计农业工业
小计轻工业重工业
平均增长速度21.114.134.829.048.5
农轻重比重变化195010066.733.323.59.8
195110061.438.626.112.5
195210058.541.526.714.8
A.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B.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一五”计划成效显著D.新生政权完全巩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经济革命,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都高度肯定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宋代经济革命的研究观点与成果一览表。

类型内容发生“革命”的大致时间提出者、出处及最初发表时间(年)
农业
革命
早熟稻给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带来一场革命,使得中国人口有条件持续增长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1957
绿色
革命
耕犁的多用途化、手耕铁农具的出现,占城稻的推广、矮株桑和植桑园林化、农艺学的进步等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1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1985
大范围地实行复种制、提高亩产量,取得突出成就王曾瑜《宋代的绿色革命》1989
饮料
革命
从饮浆到饮茶,带动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繁荣唐后期至
北宋
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变
迁》2001
燃料
革命
煤炭的使用逐渐普遍,所有的产业都受到影响宋代宫崎市定《宋代的煤与铁》1957
煤铁
革命
铁产业技术进步、产量增加,引起煤的用途增加北宋都若贝《北宋时期中国铁煤工业的革命》1962
商业
革命
强调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业方面的发展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中国:传统与变革》1973
商业活动的发达,特别是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依靠外国中间商斯塔里阿诺斯(L.S.Stavr ianos)
《全球通史》1971
商业和城市由古代型向近代型转化;商业成为自由商业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第5卷1989
早期
商业
革命
由多极化东亚“世界-经济”体的发展而催生出的贸易发展唐末五代
至宋
小林多加士《中国文明》1999
城市
革命
五个鲜明特点:(1)放松县城设置市场的限制;(2)官市组织表替、瓦解:(3)坊市制破灭(4)城外商业郊区蓬勃发展;(5)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市镇出现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1977

——摘编自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

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相关信息,以“宋代各类‘经济革命””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声明的简编。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声明

基本观点

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用一切方法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立派,反对亲日派,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主场打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

同情西安的发动,给张扬以积极的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使之彻底实现西安发动的抗日主张。


切实准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与“讨伐军”以严重的打击,促其反省,这种防御战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A.明确了反蒋抗日的基本主张B.反映了国共关系已经发生转折
C.阐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日本军方以及日军战史纪录中对中国抗战的相关描述。材料反映了(       
时间来源描述
抗战初期日军战史纪录按照战争的目的,互有矛盾的国民党和中共两方,究竟以哪一方为真正的敌人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在战场第一线应该以谁为打击目标,就更难判断了。
1939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陈述华北治安战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军、政、党、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
1940年日军第1军参谋陈述八路军的抗战士气甚为旺盛,共党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往往冷不防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包围袭击而陷入苦战。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军战略出现严重失误
C.国共协同合作共同抗日D.敌后战场地位日益上升
9 . 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       
1895年以前1895 年以后1917年1924 年
英租界地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英、法、日三个租界地
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
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
10 . 下表据《文献通考·田赋考》整理而成。据此可推知(     

时间

户数

垦田亩数

每户平均亩数

976年

3090504

295332060

95.5

996年

4132576

315525125

76.3

1021年

8673693

524758432

60.5

1066年

12927211

440000000

34

1083年

17211713

461655000

26.8

A.土地经营方式可能发生变化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政府重视保护小农经济发展D.土地兼并导致人均亩数减少
2023-09-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张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