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46次组卷 | 143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官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政治开明程度日渐降低
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2018-01-25更新 | 2034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关于该中央官僚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三省最早出现于隋朝B.中书省负责审核政令
C.门下省负责草拟诏令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政治制度更为公平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D.产生了近代朴素的民主意识
2021-06-06更新 | 236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记载,东汉政府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57处,其分布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冶铁工业区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四川山西、陕西云南、甘肃其他
铁官数目12处各7处6处各5处各2处4处
A.手工业技术进一步发展B.冶铁业分布呈现出均衡性特征
C.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D.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手工业布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唐太宗时期开始,中书、门下省往往联合办公,官署即称为“政事堂”。后来,唐朝皇帝常常在上朝之后,召见尚书、中书、门下长官,共同讨论国政。这些情况表明
A.唐朝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B.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
C.君主的权力受到极大制约D.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020-02-02更新 | 140次组卷 | 50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有三人是科举出身;高宗一朝41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大多出身进士。这反映唐朝(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便捷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
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
2017-11-14更新 | 39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