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哀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卢梭无疑是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政治家思想家之一。20世纪初,以“中国革命的象征性符号”和“契约论思想家”这样两种形象为线索,出现了“自由与公民”、“公意”等大量专题文章:既有晚清时期严复与章士钊的笔战,也有民国以来张奚若、张翰书、朱坚章这样一些著名政治学家对卢梭的精微阐释,更有王元化、朱学勤、崔之元等当代著名学者的交锋与反思,以及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完整地再现了卢校这位伟大的启蒙政治思想家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勾勒了中国卢梭研究的基本轨迹。

——摘编自袁贺、谈火生《百年卢梭:卢梭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进中国人如何以卢梭思想为武器开展救亡运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经过古公、文王、武王三世的经营,居然击败了商王国。但周人没有被轻易的胜利冲昏了头,他们处处都反思这一历史发展的原因,最后才认定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论。周人提出的“天命”观念,可以引申为两点:第一,统治者的治国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第二,超越的力量,亦即上天,对人间秩序有监督与裁判的权カ。这些观点,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突破。某一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这种观点摆脱了宗神与族神的局限,转化为具有普世意义的超越力量。统治者承受天命,即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要求,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是高超的理想,很难在真实的人生完全实现;但是,正由于有此理想,人间秩序的境界得以提升!周人悬此理想,可谓是中国文化上划时代的大事,不像别处以神意喜怒为标准的文化,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走到这一步。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时人仍言天命。但与西周天命观相比,春秋战国时的天命论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不再是普天之下国祚的依据,而是转换为得天之佑的意思。其使用者也由周天子专属而降至诸侯、贵族阶层,天命的神圣性渐次褪去。更有甚者,天命竟为人的意志所挟持显示出工具化的色彩。此外,春秋战国时人对于天命与德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坚持德为天命之根据;有人却肯定命定之天的作用;有人则意识到天命并不专辅明德。倘若说以人事作为天命转移的根据意味着周人理性精神的出现,则可见春秋时期的天命观并非沿理性线索发展。

——据罗新慧《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天命观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天命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年份事件
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
2021-12-04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梳理时间线索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线索,其中①②③分别为
A.东晋、西晋、南齐B.东晋、西晋、北凉
C.西晋、东晋、北魏D.西晋、北周、东晋
2021-1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蕴含了众多的逻辑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阐述其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联系的表述准确、全面)
2021-08-21更新 | 37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05次组卷 | 50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前期的生机与活力是300多年“胡汉融合”的成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制度层面看,隋唐在典章制度上的因袭和创置,主要渊源于三条线索。其一,北魏、北齐系。其二,南朝梁、陈系。其三,西魏、北周系。上述三系对隋唐的影响虽错综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隋唐制度传承因革的来源既非纯粹的汉族传统,亦非完全的胡人旧俗,而是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品”。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前期在中央官制和赋税制度上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19-08-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
9 .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10 . 建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是应对高考历史考题的必需准备。历史时空的知识体系建构,不仅仅是同一时空下历史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联知识、概括提炼时代特征、发现历史线索或发展规律。据此,以18、19世纪中外历史时空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18、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事件、现象等)。要求:外国6个,中国6个。
(2)在前面所列历史史实中,选出有关联的3到4个历史史实,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示例: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3)据所列史实,分别概括指出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
2019-08-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