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然而,由于皇权高度集中,却使皇帝所管政务大大增加。明成祖即位后,参据此制,简选翰林院文臣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成为皇帝的参谋。此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刘文正(统勋)公丰范严正,如对神人……每值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有误,乃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只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其端严慎密如此。

——摘编自葛虚存《清代名人佚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丞相”设置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归纳明朝设内阁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最初目的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2021-01-1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2019-01-30更新 | 2750次组卷 | 32卷引用: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政权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

材料二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秦代划分郡县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但为维护中央集权制,又在局部地区辅以犬牙相入(郡界与山川的走向不完全吻合)的原则。

材料三最能体现犬牙相错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因此,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易产生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因素。

(2)与材料二所述情形相比,材料三中元代行省划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国家统治是依赖政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制度不是一蹴而成的,政治制度建设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隋朝建立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隋文帝杨坚毅然废去九品中正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行科举之制。隋代的常选有进士、明经和秀才。隋代开科考试选拔人才,尚未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到了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扩而大之。取士之科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他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科举除常举外还有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科目多为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均可应试,但不是经常举行,制举录取人数一次只一二人到五六人,因而在科举考试中不占重要地位。唐代积极推行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的途径。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如何发展了科举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022-02-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材料一   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

——摘编自《简明中国经济史》与金开诚《海上丝绸之路》


(1)比较汉代和宋代丝绸之路路线的不同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两宋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6 . 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军机处内景

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图一反映了秦代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2)图二政治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指出图四中机构设立的影响。
(3)与图2相比,图3所示是统治阶级内部哪一矛盾激化的反映?并说明这一矛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演变的趋势。
(4)根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7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扶持小农经济的政策?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1-04-2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设置是中国专制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然而,由于皇权高度集中,却使皇帝所管政务大大增加。明成祖即位后,参据此制,简选翰林院文臣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成为皇帝的参谋。此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刘文正(统勋)公丰范严正,如对神人……每值军机处,闭目坐,闻人言有误,乃张目侃侃直陈。内侍传赐食物,谢恩只领,从不与内侍交一言。其端严慎密如此。

——摘编自葛虚存《清代名人佚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丞相”废除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归纳设内阁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最初目的,并归纳其运行的特点。
2021-01-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奋斗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三位伟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017-11-15更新 | 213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