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洋务企业多以“局”立名,且这些“官局”创办之后多成为“时政中的要目”。论及此,梁启超曾说:“同治中兴之役,胡、曾、左诸公,以封疆吏任练兵筹饷之事,广设诸局,(诸事)莫不设专局以办之,下至各府州县,皆有分局,故当军兴之时,全省之脉络,系于各局。”对上述“官局”的解读,准确的是(       
A.旨在引进西方国家机器生产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D.强化了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2024-03-15更新 | 415次组卷 | 8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2 . 有史书对武昌起义进行了一些细节描述:“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细节描述丰富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②写史者的立场对历史真相有巨大影响
③历史事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④以时间顺序叙述史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9更新 | 494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3(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明清时期火器技术著作一览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书名作者完成年代
西法神机孙元化崇祯五年(1632)
守圉全书韩霖崇祯九年(1636)
火攻挈要汤若望、焦勖崇祯十六年(1643)
西洋自来火铳制法丁守存道光二十年(1840)
A.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B.说明对西学吸纳包容的心态
C.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省历年灾荒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江苏

安徽

江西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1854

53

水、旱

17

水、旱

20

水、旱

1856

66

旱、兵

23

水、旱、虫

7

水、旱

1859

59

水、旱、虫

26

水、旱、风

13

1864

77

水、旱

68

20

水、旱

A.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B.太平天国政权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C.江南地区经济濒临崩溃D.长江沿岸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024-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所示为1980~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变化统计情况(单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国有经济投资多元化B.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并行
C.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城乡经济持续发展D.市场化改革带来社会生产力大解放
2024-05-03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司马迁笔下,不论历史人物是贫贱还是富贵,也不论其最后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可称道的道德表现或事功作为,就会进入他的视野。对事功充分肯定,但不作为最高标准。司马迁讲究“天人关系”,沟通“天人关系”最为重要的路径是“善恶”,尤其是大善大恶。这在《史记》中有明确表述,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善者,天报五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高希中《司马迁历史人物评价理念试析》

材料二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清军入关前在松锦战役中失败,被俘降清)一直比较受人关注。自他死后至今的300年间,物议纷然,评价不一。

清朝入关后百余年间功臣,受到清政府的褒奖
乾隆年间被钦定为“贰臣”,受到贬抑
民国初期大体延续乾隆时期的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被视为“汉奸”,大受挞伐

材料三   1996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会议认为“洪承畴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重要谋臣在为满族夺取全国统治权、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冀震宇《社会变迁、文献解读与洪承畴“贰臣”形象的演变——兼论历史人物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依据司马迁的人物评价标准评价汉武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洪承畴不同时期评价不一的原因。
(3)是否认同材料三中“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关于洪承畴的评价?为什么?
2023-04-10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漫画《国民党1934年度统税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B.可以佐证当时国民经济发展遭遇挫折
C.体现官僚资本对经济的破坏D.证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封建政权性质
8 . “何以中国”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术界研讨的重要命题。唐人孔颖达解读“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       
①孔氏之“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准       ②条约之“中国”具有主权国家含义
③“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④“中国”内涵从文化认同感转为政治归属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2-23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发挥着“时代镜像”的重要功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或从整体上解读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29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